歷史回顧

處於革命邊緣的義大利——70年代的教訓

20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有兩個傳統的工人階級群眾性政黨——共產黨和社會黨,但在它們以左還有幾個規模龐大的極左團體,擁有數萬名黨員和一批國會議員。我們不禁要問:1976 年,當義大利共產黨的領導人與基督教民主黨達成協議並支持緊縮計劃時,這些團體為何未能提供替代方案?它們後來又為何垮台?

Read More
精選

馬克思VS馬爾薩斯:人口過剩還是垂死體制

托馬斯·馬爾薩斯牧師(Reverend Thomas Malthus)在19世紀聲名鵲起,他是貧窮和不平等的熱心捍衛者。他斷言,窮人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剝削或不公,而是因為他們的人數太多,爭奪有限的資源。如今,馬爾薩斯的觀點仍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流傳,甚至對部分左派也產生了影響。

Read More
精選

如何說服他人加入共產主義的鬥爭

如果你是一名共產主義者,那麼你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找到並組織其他共產主義者。以下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美國支部發布的一些有用的提示。

Read More

處於革命邊緣的義大利——70年代的教訓

20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有兩個傳統的工人階級群眾性政黨——共產黨和社會黨,但在它們以左還有幾個規模龐大的極左團體,擁有數萬名黨員和一批國會議員。我們不禁要問:1976 年,當義大利共產黨的領導人與基督教民主黨達成協議並支持緊縮計劃時,這些團體為何未能提供替代方案?它們後來又為何垮台?

馬克思VS馬爾薩斯:人口過剩還是垂死體制

托馬斯·馬爾薩斯牧師(Reverend Thomas Malthus)在19世紀聲名鵲起,他是貧窮和不平等的熱心捍衛者。他斷言,窮人之所以貧窮,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的剝削或不公,而是因為他們的人數太多,爭奪有限的資源。如今,馬爾薩斯的觀點仍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流傳,甚至對部分左派也產生了影響。

革命是台灣唯一的出路:我們為什麼要成立《火花》

我們很高興地宣布,由台灣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IMT)的成員們組織的同名網站《火花》今天正式創立!我們的網站將以馬克思主義的視角發表繁體中文新聞分析和理論文獻,也會提供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以及泰德·格蘭特等馬克思主義者的新譯文。這是台灣和華語圈人民建設馬克思主義勢力,走向東亞和世界革命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