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葉夫根尼·普里戈任死亡的消息昨天成為頭條新聞時,通常所說的專家們出現在我們的電視螢幕上,他們的速度就像一群急於在非洲大草原上撿起死去的動物的骨頭的禿鷹。(按:本文原文發佈於2023年8月24日)
本文是《捍衛馬克思主義》雜誌主編艾倫·伍茲為新一期雜誌所撰寫的社論,簡介了本期內的所有文章。全刊中文版敬請期待!
托洛茨基故居博物館創始人和托洛茨基外孫埃斯特萬·沃爾科夫於今早辭世,享年97歲。我們在此發表由艾倫·伍茲撰寫的訃告。
本文為《捍衛馬克思主義》雜志中文版第4期內的主題文章,旨在從長剖析革命領導、革命黨和群眾運動之間的關系,借此提煉出致使革命成功的因素以及革命家們當下的任務。
俄外長拉夫羅夫在一份令人震驚的聲明中告訴俄羅斯官方媒體:「北約本質上是在通過代理人與俄羅斯交戰,並正在武裝該代理人」。他以一種一反常態的憤怒語氣指責北約通過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來打一場代理人戰爭。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們正聚集在德國參加由美國主持的會談。而這是一場被一位美國將軍稱之為將在「非常關鍵」的幾周內支持烏克蘭的會談。
本文原文發表於2017年7月7日,是艾倫·伍茲為由IMT瑞典支部出版的瑞典文《國家與革命》起草的新序。
在一場簡短的電視講話中,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宣布在黎明時分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在廣播後的幾分鐘內,即烏克蘭時間早上5點左右,烏克蘭主要城市附近傳來了爆炸聲,包括首都基輔。
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一切形式壓迫的根源在於社會的階級劃分。但壓迫可以有多種形式。除了階級壓迫,我們還發現存在民族對民族的壓迫,種族對種族的壓迫,以及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本文是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艾倫·伍茲為其與泰德·格蘭特合著的《反叛中的理性》美國版第二編所提的序言,簡單闡述了哲學、辯證和科學發展之間的關系。
艾倫·伍茲的新書《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哲學史》(History of Philosophy)業已由韋爾雷德出版社(Wellred Books)隆重出品。我們在下面發表該書導言的節選,解釋為什麼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研究哲學史,以及早期思想家,特別是對生活在資產階級時代的革命、青年階段的哲學巨匠的給予馬克思主義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