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要為台灣找到出路,那就要更全面的分析台灣的社會經濟歷史和未來。為此我們謹此獻上以下幾篇文章作為開端,但是也熱烈歡迎任何整體上認同我們看法的人加入我們,讓我們的觀點可以更全面、更充實。
本文是威爾瑞德出版社再版馬克思《霧月十八日》的導讀。
自2007年以來,世界經濟深陷危機。資產階級想盡一切辦法擺脫危機,從量化寬鬆到零利率,再到銀行損失社會化,但都無濟於事。為什麼現代版的凱因斯主義行不通?(按:原文發表於2014年1月14日。)
這份由IMT美國支部所發表的《共產黨宣言》閱讀指南,能幫助同志們掌握這本由馬克思、恩格斯兩人所寫的經典文本中的重要理念。這本馬恩兩人於1847至1848年間,受英國倫敦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委託所寫的小冊子,為「在歐洲遊蕩的一個幽靈」,即當時新生的共產主義運動,奠定了基本的原則與方針。
本文是《捍衛馬克思主義》雜誌主編艾倫·伍茲為新一期雜誌所撰寫的社論,簡介了本期內的所有文章。全刊中文版敬請期待!
我們在這裡發表一份由IMT於2016年撰寫的文件,作為當今帝國主義角色以及中俄性質討論的一部分。我們認為,這可能有助於澄清有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八個字,對當代中國工人和青年已經是想躲也躲不掉的了。在各式各樣的中共宣傳,尤其是圍繞在最近二十大的萬言報導內,黨國念茲在茲地確保人民在睡夢中都看得到這份口號。
我們很榮幸為列寧的經典哲學著作《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提供以下閱讀指南。這本書出版於1909年,正值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黑暗的反動時期,並堅定地捍衛了哲學唯物主義。
就如後來列寧所寫的一系列文章,這篇序言簡明地表述革命幹部如何可以維持自己的政治原則,但是同時要把持最大的組織行動彈性來接觸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