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寫於1934年7月15日。摘自《新國際》第1卷第2期,1934年8月
托洛茨基於1923年4月發表的這篇重要文獻,進一步發展了革命家該如何以唯物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世界局勢。
本文全文題為《資本主義的垂死痛苦與第四國際的任務》,是托洛茨基於1938年第四國際成立大會起草的綱領性文件。他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手法在這篇文章中展示革命家能夠如何透過過渡手法來將最革命的理念連接於一般工人群眾。
托洛茨基在蘇聯無線電之友協會第一次全聯邦代表大會上的這篇講話中,再次強調了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性。這份演說充分展現了他對社會主義革命與科學和知識思想進步之間辯證關系的深刻認識,以及無限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我們在此提供一份《過渡綱領》的閱讀指南,它可以幫助同志們理解和消化托洛茨基這篇經典馬克思主義文章中所蘊含的關鍵理念。
以下是弗雷德·澤勒(Fred Zeller, 1912-2003)的著作《三點即全部》(Trois points c’est tout)中的翻譯節選。澤勒當時是塞納(巴黎)青年社會黨人的書記,也是30年代中期托洛茨基運動的同情者,於1935年10月底去挪威拜訪過托洛茨基。
二十年前,強大的斯大林主義極權警察國家,在群眾運動浪潮的壓力下紛紛倒下。斯大林主義的崩潰是一個戲劇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但回想起來,它將被視為更具戲劇性時代的前奏:世界資本主義的進入垂死痛苦的時代。(編按:本文為《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主編艾倫.伍茲(Alan Woods)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印尼支部出版發行的《過渡綱領》印尼版所寫的序言,原文於2012年5月15日發表)
(按:本文收錄於托洛茨基《共產國際首五年》文集英文版第一卷,發表時間不詳,但被文集編者至於「共產國際第二至第三代表大會之間」下。)
人民陣線一詞是在1930年代創造的,指的是工人政黨(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與所謂的「進步」資產階級政黨(自由派,共和黨,激進派等)結盟。示範這一政策的兩個經典例子是在法國和西班牙。1931年和1936年,西班牙社會黨(PSOE)再次與資產階級政黨組成聯盟。1936年在法國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共產黨也是這些人民陣線的一部分。共產黨和社會黨的領導人在阻止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中都扮演了危險的角色。這為反動派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西班牙,這導致革命葬送在佛朗哥手中。(按:本書單原發表於2000年)
(按:以下這封信寫於1920年8月,在共產國際第二和第三次代表大會之間。托洛茨基當時竭力地幫助法國共產黨爭取法國工運內具有革命意識的無政府工團主義人士。本文收錄於《共產國際首五年》(First Five Year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文集。以下譯文由英譯版轉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