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

香港:北京單方面立法鎮壓香港運動

5月21日,在中共政權屬意下,中國人大正式通過了香港版的國安法,直接從中央而不是透過香港特區的立法會對香港人民施加一系列反民主權利的法條。對此美國總統川普立即抓緊機會,企圖利用此問題將注意力轉移開他自己深陷危機的政府。 美國統治階級無權向任何人說教民主權利的需要,美國全國正爆發著針對警察殺人、種族主義和不平等的起義。 實際上,川普要抨擊中國的真正原因是通過弘揚美國民族主義來加強自己,也就是鞏固反對目前美國群眾抗爭的社會、政治階層對他的支持。

美國:反動的鞭笞無法威嚇群眾,但抗爭的下一步該怎麼辦?

在過去兩年內,遭警察殺害的美國人,比過去十八年內死於阿富汗戰爭的美國人還多。而過去三年,遭警察殺害的美國人,也比死於911恐怖攻擊的人還多。這樣的情況加上毀滅性的經濟危機與新冠病毒的嚴重疫情,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社會的情緒已經到達了臨界點,因為幾世紀以來所積累的憤怒和屈辱已經蔓延到了街頭上。(按:原文發表於 2020年6月4日,原文作者為約翰.彼得遜、荷黑.馬丁)

美國:席捲全美的起義式憤怒

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警方殺害案(一名手無寸鐵的黑人,在明尼亞波尼斯遭到四名警察扣上手銬後,被壓制頸部而身亡),已經引發了橫跨全美的抗議浪潮,並且在幾個城市中,抗議的浪潮已經逐漸升級為失控層級。在艾哈邁德.阿貝裏(Ahmaud Arbery)與布倫娜.泰勒(Breonna Taylor)遭殺害後,一連串無止境的警察執法殺害案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了一波對美國社會中所有不公不義,壓抑已久如海嘯一般的憤怒。必然性已藉由偶然表達出來——儘管佛洛伊德的遇害絕非偶然。(按:原文寫於2020年5月30日,由荷黑.馬丁與約翰.彼得遜共同執筆)

美國:站在抗疫前線的麻州護士們

隨著新冠病毒病例在美國持續增加,疫情趨緩也看似遙遙無期,麻薩諸塞州的護士們發現:為了保持自身和病人們的安全與健康,他們須要對抗的敵人不只是病毒本身。在政府的無能無為以及醫院資方和股東對醫療服務所造成的障礙之間,護士們正在行使自己的集體力量,並利用工會的資源來控制醫療物資的發放,並支持和指導所有醫護工人們。護士們的行動清楚地表明了,工人控制工作場所和要求資方打開帳本等等的社會主義訴求的及時性和效能。

台灣:專訪長榮工運活躍人士郭芷嫣

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台灣成員代表我們在地的媒體《火花》和我們國際網站《保衛馬克思主義》於2020年3月21日採訪了郭芷嫣小姐以及她委任的沈律師。在採訪的過程中,郭小姐為我們分享了相當珍貴的工會組織和罷工經驗,也向我們透露長榮對其員工相當駭人的待遇,以及台灣勞工運動仍然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新冠病毒全球疫情:如何對抗即將到來的災難?

世界正在面臨一場巨大的災難。百萬人的生命正在處於危險之中。即使在擁有先進醫療系統的富裕國家中,抗疫形勢也已經惡化到了崩潰的邊緣,而貧困國家面對的更是難以想像的噩夢。(按: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在以下聲明中解釋了,為何資本主義在應對新冠狀病毒時遭遇了完敗,並且將威脅上百萬人的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折衷方法和對現行制度的修修補補是徒勞的。只有重大的措施才能夠避免即將到來的災難。譯者:Kostya、 Estherlia、 Sycamore、 Lou)

麵包與玫瑰:「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社會主義根源

國際勞動婦女節至今已經成立了一百多於年。儘管近年來,而後替代它的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已成為關注婦女權利和成就的重要節日,但婦女節的社會主義起源卻鮮為人知。(按:本文是《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於2014年3月13日發表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如何歷來都站在女性解放運動的最前沿。)

義大利:政府面對冠狀病毒時的濫權與恐嚇

(按:以下報導最初是由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義大利支部「左翼階級革命」(Sinistra classe rivoluzione)於2月26日發表,批評了義大利政府對當地冠狀病毒疫情的對策。義大利當局不但沒有妥善宣導和保護公眾健康,反而製造了不必要的恐慌,採取了低效的措施,並乘機壓制了罷工和公眾集會的民主權利。)

中國:新冠病毒疫情對中國政權的影響

自新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僅數週後,至今官方宣布的全國確診數量已達到42,744例。目前被中共當局宣布「封城」的城市也從疫情中心的湖北省延伸到浙江、河南、山東、黑龍江、福建、江蘇等地,目前全國總共包括27個城市和至少5千萬人以上,其規模已史無前例。首都北京和重要城市上海也被宣布進入「半封城」狀態。

香港:群眾以選票向北京說不,但運動仍需要階級鬥爭才能前進

上週末,香港例行的區議會選舉,在爆發已半年之久的反送中抗議浪潮中進行。近來的情勢,讓這一歷史上低參與、低投票率的選舉,儼然成為香港民眾對北京政權意見的公投。這場自香港回歸中國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區議員投票,以反北京泛民派候選人的壓倒性勝利作結。然而,整個香港運動仍然迫切需要一個清晰的、階級鬥爭的路線,才能有效前進。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