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托洛茨写于1930年对当时印度的革命情势做出的阶级分析,为印度革命指明了其任务与危险。
1936年7月,佛朗哥将军发动军事政变,西班牙内战拉开了序幕。工人阶级的奋起反抗完全能够击败法西斯分子,可是他们的英勇斗争却被史达林主义者出卖了。
本文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杂志主编艾伦·伍兹为新一期杂志所撰写的社论,简介了本期内的所有文章。全刊中文版敬请期待!
在文革失败、资本主义在中国逐渐复生的40余年后,难免有人向过去的革命投去惊鸿一瞥,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十九世纪革命,当代的革命也是如此:“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事物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身的任务的。”
本文原文发表于2017年7月7日,是艾伦·伍兹为由IMT瑞典支部出版的瑞典文《国家与革命》起草的新序。
为乌克兰民族问题的历史发展提供一些背景,是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探究了这个民族问题的一些方面,包括布尔什维克的政策、列宁在 1922年苏联成立时的政策,以及托洛茨基在 1930 年代后期采取的立场。
资本主义危机使人民对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趣的高涨。许多年轻人被毛派的「马列主义」所吸引,因为对其「反帝国主义」的呼吁产生共鸣。然而,毛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真正关系又是什么?
葛兰西是谁?对于这个问题,市面上存在着诸多良莠不齐的答案,其中有许多是从小资产阶级学者和知识分子到工人运动中的修正主义者的歪曲,甚至是完全的虚构。
本文原文发表于1989年05月13日,介绍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泰德·格兰特(Ted Grant)在二战后如何就殖民地革命及苏联国家性质问题做出分析。
很多人对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保持着不同的意见和遐想,但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看待这段历史?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伦·伍兹(Alan Woods)于1976年秋在仍处于佛朗哥主义极权政府治下的西班牙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时完成的这本小册子回答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