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

南北战争:第二次美国革命

美国内战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场革命战争耗费了美国社会整整四年漫长而血腥的时间,推翻了奴隶制这一剥削方式,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一阶级斗争中的生动插曲展示了蓬勃的革命动力,且值得所有有阶级意识的工人和青年都应学习。

辛亥革命与中国殖民地问题

辛亥革命正是这样一场革命,在民主革命派关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豪言壮志下,却得到了袁世凯称帝、军阀割据这般又混乱、又滑稽的场面。但同时辛亥革命不能被称为是失败的——它成功推翻了数千年的朝廷统治,从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彻底地、剧烈地改变了古老中华帝国的面貌。正是针对这场重要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共产主义者需要在当下提出这三个问题: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何无法完成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上资本主义化的任务?2.三民主义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立场?3.三民主义是否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

四分五裂: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孟什维克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进一步,退两步》(One Step Forward, Two Steps Back)一书中,列宁分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RSDLP)第二次代表大会造成的影响。在1903年的大会上,俄国工人运动出现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孟什维克主义之间著名的分裂。然而,分裂最初并不涉及政治和观点上的分歧,而是在看似次要的组织问题上爆发的。只是在随后几年,尤其是1905年革命前后,这些分歧才变得尖锐明显,最终导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于1912年正式且最终分裂。

列宁的《四月提纲》:重新武装布尔什维克,准备夺权

列宁著名的《四月提纲》代表了他为了政治上重新武装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该党由于1917年二月革命而一度偏离了方向。

这些提纲由列宁在全俄苏维埃工人士兵代表大会里面的两次会议上宣读,时间是1917年4月4日(按旧俄历),并于4月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报《真理报》的第26期上发表。

这些提纲无疑是一颗政治炸弹。在公众普遍为沙皇制度被推翻而欢欣鼓舞的时期,列宁冷静而系统地分析了俄国革命正在经历的阶段,并宣布了实现真正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所需采取的必要步骤。

一国社会主义: 史达林如何抛弃马克思主义

列宁始终认为,俄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与世界革命的胜利休戚与共,他的国际主义直接延续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但在1924年,史达林打破了这个传统,提出了他的「一国社会主义」反动理论。在这篇文章中,尼克拉斯·阿尔宾·斯文森(Niklas Albin Svensson) 解释了为什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国际主义者,为什么斯大林要修正马克思主义,以及这将在未来几十年产生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共产国际是如何建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第二国际在成立之初就解体,并在其覆灭时掀起一波革命浪潮。在这种背景下,列宁成功地建立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该国际在许多国家都有强大的支部,旨在为世界革命的胜利提供必要的领导。在本文中,佛莱德·伟斯顿 (Fred Weston) 解释了这个新国际的形成过程,以及列宁和托洛茨基在培养新一代共产主义者以应对未来的任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1973-75年全球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转捩点

50年前,在长期的战后繁荣之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危机。产出下降和通膨飙升共同重创了工人阶级。今天,资本主义面临类似的动荡。它必须被推翻。中东冲突、持续的通膨威胁、全球经济动荡、产业工人激进化浪潮。革命运动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爆发。不,我们现在谈的不是2023年的政治回顾,也不是我们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纵观。这是对半个世纪前的事件的简短概述。当时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现同步衰退,标志着战后繁荣的彻底终结,并迎来了一个新的动荡不安的时期。

苏联经济:它是如何运作的?又是如何运作失灵的? (下)

列宁曾把实行新经济政策描述为与小资产阶级的妥协;是一次失败和退却,但这最终是必要的;是一次争取时间的尝试,直到透过其他地方的成功革命提供生命线。

然而,新经济政策对市场方法的依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后果。它在经济上扶植了富农、商人和其他资本主义分子,提高了他们相对于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矛盾的是,这些寄生阶层从工人国家中获得的好处比工人本身还要多。

这反过来又助长了史达林官僚体系的崛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