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進

探究羅莎·盧森堡與布爾什維克之間的「分歧」迷思

盧森堡這位偉大的革命烈士經常被歪曲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反對者,並被認為是代表某種「柔和的」、「反威權的」馬克思主義,而非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的馬克思主義理念。但正如佛萊德·偉斯頓和楊進在以下文章中所解釋的那樣:現在是澄清這些關於盧森堡的眾多神話的時候了。

台灣:政府加強土地掠奪,土地正義抗爭白熱化

在應該是「民主」的台灣,我們不斷被教育: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事實上,只有權貴財團的私產權才得到保障,而弱勢窮人的財產則在統治階級的意願下被隨意剝奪。近年台灣政府不分藍綠,持續以「都會更改」為由,以非民主的手段徵收全國各地弱勢人民住房,藉以將土地改造成相當有利可圖的地產。台南市政府過去半年來企圖以鐵道路線更改為由而企圖執行的房屋徵收,就是一個受全國矚目的一個例子。

國民黨如何得以在台灣殘存至今?

7月30日,前台灣總統和前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去世。儘管李氏大半生都是一位國民黨官僚,但其在1990年代擔任總統期間進行的一系列政治變革贏得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讚許,甚至被稱為”民主先生”。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在1990年代的民主改革後,國民黨至今仍然是台灣的主要政黨之一,馬克思主義者藉此機會回顧國民黨是如何從獨裁黨國機器的一環轉變,適應了台灣資產階級民主制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