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對全俄人民的演說中聲稱,「烏克蘭是列寧創造的」。事實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最大優點是解放了在列寧所謂的「各族人民監獄」的沙俄體制下被壓迫的民族,終結了剝奪了少數民族的一切權利的政權。我們介紹這封列寧寫於1919年的信,它在幾頁紙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立場。我們呼籲今天的讀者們閱讀列寧自己的文字,不要聽信普丁的扭曲。
一個世紀以來,統治階級對布爾什維克黨和1917年十月革命的領導人列寧制造了大量的謊言,進行了嚴重的歪曲。因此,這篇文章對這位革命偉人的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說明。羅布·蘇沃爾(Rob Sewell)介紹了列寧生命中的成長歲月,描繪了他年輕時的形像
93年前的今天,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渡邊政之輔在台灣基隆成仁。
1918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1919年春天,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工人階級成功奪取政權並宣布成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在其短暫而英勇的生命中,這個共和國不僅要與公開的反革命作鬥爭,還要與自己缺乏經驗而產生的結果作鬥爭。盡管如此,這些事件代表了1918-1923年德國革命中最鼓舞人心的事件之一。這起經驗所帶來的教訓對今天的革命者來說是無價的。
今天與911已經事隔二十年。在這段時間內,美國帝國主義做了什麼?美國人民又得到了什麼?
葛蘭西是誰?對於這個問題,市面上存在著諸多良莠不齊的答案,其中有許多是從小資產階級學者和知識分子到工人運動中的修正主義者的歪曲,甚至是完全的虛構。
本文原文發表於1989年05月13日,介紹了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在二戰後如何就殖民地革命及蘇聯國家性質問題做出分析。
這份演說是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於1983年9月在英國工黨黨大會上的發言,申訴當時黨內右派於當年2月其本人和馬克思主義的《戰鬥報》(The Militant)編輯部發動的開除黨籍令。
很多人對以毛澤東為首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保持著不同的意見和遐想,但馬克思主義者如何看待這段歷史?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艾倫·伍茲(Alan Woods)於1976年秋在仍處於佛朗哥主義極權政府治下的西班牙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時完成的這本小冊子回答了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