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危機使人民對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革命的興趣的高漲。許多年輕人被毛派的「馬列主義」所吸引,因為對其「反帝國主義」的呼籲產生共鳴。然而,毛主義與帝國主義的真正關係又是什麼?
葛蘭西是誰?對於這個問題,市面上存在著諸多良莠不齊的答案,其中有許多是從小資產階級學者和知識分子到工人運動中的修正主義者的歪曲,甚至是完全的虛構。
本文原文發表於1989年05月13日,介紹了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在二戰後如何就殖民地革命及蘇聯國家性質問題做出分析。
很多人對以毛澤東為首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保持著不同的意見和遐想,但馬克思主義者如何看待這段歷史?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艾倫·伍茲(Alan Woods)於1976年秋在仍處於佛朗哥主義極權政府治下的西班牙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時完成的這本小冊子回答了這些問題。
在六四事件32週年之際,我們為讀者們推出了一份閱讀指南,從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中共官方或是西方資產階級的角度來看待這起事件的歷史重要性。
本文是泰德·格蘭特的著作《俄國:從革命到反革命》(Russia: From Revolution to Counterrevolution)的第四部分,從長探討了前蘇聯的階級本質,並進一步反駁聲稱蘇聯和類似政體為「國家資本主義」的理論。
二十年前,強大的斯大林主義極權警察國家,在群眾運動浪潮的壓力下紛紛倒下。斯大林主義的崩潰是一個戲劇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但回想起來,它將被視為更具戲劇性時代的前奏:世界資本主義的進入垂死痛苦的時代。(編按:本文為《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主編艾倫.伍茲(Alan Woods)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印尼支部出版發行的《過渡綱領》印尼版所寫的序言,原文於2012年5月15日發表)
人民陣線一詞是在1930年代創造的,指的是工人政黨(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與所謂的「進步」資產階級政黨(自由派,共和黨,激進派等)結盟。示範這一政策的兩個經典例子是在法國和西班牙。1931年和1936年,西班牙社會黨(PSOE)再次與資產階級政黨組成聯盟。1936年在法國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共產黨也是這些人民陣線的一部分。共產黨和社會黨的領導人在阻止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中都扮演了危險的角色。這為反動派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西班牙,這導致革命葬送在佛朗哥手中。(按:本書單原發表於2000年)
為了紀念俄國革命五十週年,泰德.格蘭特(Ted Grant)和羅傑.西爾弗曼(Roger Silverman)在1967年時寫作了《官僚主義或工人政權?》這份文件。文中除了清楚描述斯大林官僚主義當時面對的嚴峻挑戰,也在當時所有人,不論左派或右派,都還將斯大林主義下的俄國視為一個不可動搖的龐然大物時,就充分地預言,它將在未來某個不可避免的情況時瓦解垮台。(譯者:Jui Hung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