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博賬號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社團支持工會組織和罷工」的微博貼文。其中,美國大使館提到了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IMT)美國支部旗下的馬克思主義學會(MSA)同志們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政治工作。
《火花》成員於2018年12月18日採訪了朱梅雪以及桃園空服員職工會秘書長,並擔任朱梅雪競選總幹事的鄭雅菱,討論了他們的競選經驗以及他們對個別議題的看法。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也在場旁聽。
自2008年危機開始以來,反對移民的政黨和運動在歐洲和美國越來越具影響力。它們甚至說服了工人階級的某些成員來支持其政綱。這導致勞工運動的一部分人和這種理念妥協,要求更嚴格的邊境管制,並從馬克思引用了一些支字片語為自己辯護。我們將要闡述的立場是:這種目光短淺的政策與馬克思以及第一、第二、或第三國際的傳統完全無關。
黃背心抗議民眾於12月15日在法國的街道上發動了第五次週末示威行動,被稱為運動的「第五幕」。這是繼馬克宏於12月10日公佈「退讓」之後所發動的示威。而過去一週我們也看到了多起學生動員,以及法國全國總工會(CGT,以下簡稱全總)所發動的「全國行動日」。爆發了五週之後,黃背心這個運動達到了什麼階段,它的前景是什麼?
「黃背心」運動的動員,象徵著法國階級鬥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這場運動沒有政黨、沒有工會、更沒有事先存在的組織,數十萬人民加入了反對燃油稅調漲,一把掃除政府當局假惺惺的讓步和威脅。這場運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他們的決心和他們的義憤和苦難一樣深沈。面對一個不斷對工人、退休者和中產階級提高財政壓力,而讓最有錢的人享受各種「減負」( allègements de charges)、補貼和其他退稅政策的政府,他們表達了憤怒。「黃背心」們清楚地明白,所謂「生態轉型」不過是掠奪人民、服務一小撮有錢寄生蟲利益的又一全新藉口。
近幾個月來,一場工人和學生對抗中國資本主義政權的持久戰正在展開。中國政府對支援工人的學生們施加的殘暴鎮壓,也凸顯了這場抗爭的火爆性。雖然這整起事件的導火索是佳士公司廠工們發動的工會組織行動,其起點是地方性的,而政府也主要把矛頭指向參與運動的工人和「佳士聲援團」學生們,但這場抗爭反映的是更廣汎的社會矛盾。
今年六月初,焊接工具製造商佳士科技的深圳廠方員工開始嘗試著以合法管道組織工會,藉以保護自己於資方長期製造的惡劣工作環境和待遇。工人們指稱,他們經常遭資方非法罰款,或是故意延遲、削減社會保險金。這些行徑,在佳士公司身為一個大型上市公司,並被政府指定為2008北京奧運鳥巢賽場建構的獨家供應商的情況下,顯得更加無恥。佳士董事長潘磊也正好是深圳市「選出來」的人大代表。
台灣的勞動階級已經開始透過群眾運動和新興的工會團體來開始行動。民進黨近來的反工人修惡反而成為了把工人們推向行動的一記鞭打。
《罷工要怎麼贏?》(How to win strikes)是哈利.德布爾(Harry DeBoer)同志於1987年撰寫的一本小冊子。德布爾同志在1930年代期間曾是一位在美國明尼亞波利斯市煤礦集散場工作的青年,而後成為了歷史性的 1934 年明尼亞波利斯卡車司機大罷工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幫助將罷工行動帶向勝利。隨後,他加入了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也就是由托洛茨基領導的國際馬克思主義勢力在美國的分部。後來,他在 80 年代加入了美國的「戰鬥勞工」(Labour Militant)組織,也就是當今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MT)美國支部的先導。德布爾同志於 1992 年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