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

共產國際是如何建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第二國際在成立之初就解體,並在其覆滅時掀起一波革命浪潮。在這種背景下,列寧成功地建立了第三國際(共產國際)。該國際在許多國家都有強大的支部,旨在為世界革命的勝利提供必要的領導。在本文中,佛萊德·偉斯頓 (Fred Weston) 解釋了這個新國際的形成過程,以及列寧和托洛茨基在培養新一代共產主義者以應對未來的任務中所發揮的作用。

煽動者和獨裁者:什麼是波拿巴主義?

資本主義不斷加深的危機正在全世界造成巨大的政治動盪。這種情況下,「威權主義」和「民粹主義」 政府數量的增加引發了人們對「鐵腕」政治崛起的討論。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本文分析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和馬克思關於「波拿巴主義」的概念,以回答這個問題,並為階級鬥爭對當今政治的影響提供一個視角。

1973-75年全球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的轉捩點

50年前,在長期的戰後繁榮之後,世界經濟經歷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產出下降和通膨飆升共同重創了工人階級。今天,資本主義面臨類似的動盪。它必須被推翻。中東衝突、持續的通膨威脅、全球經濟動盪、產業工人激進化浪潮。革命運動在一個又一個國家爆發。不,我們現在談的不是2023年的政治回顧,也不是我們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縱觀。這是對半個世紀前的事件的簡短概述。當時資本主義體系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出現同步衰退,標誌著戰後繁榮的徹底終結,並迎來了一個新的動盪不安的時期。

文化與社會主義

1926年2月3日,列昂·托洛茨基在莫斯科的紅場俱樂部發表了題為《論文化》的演講。隨後,他將這次演講和他發表的其他演講整理成以下文章,並在同年稍後首次發表在《紅壤》上。以下發表的是布萊恩·皮爾斯(Brian Pearce)的英文譯文,該譯文首次發表於1962年秋季的《勞動評論》。 在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中,托洛斯基闡述了科技發展與人類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他接著探討了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並為試圖在孤立和落後的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基礎的蘇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共產主義者與選舉:議會、席次與政黨

在英國大選中,成立僅8週的革命共產黨就進行了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革命共產黨競選活動。革命共產黨候選人菲奧娜以公開的革命綱領獲得了1,791票。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但共產主義者參加選舉是為了提出他們的綱領並建立革命黨。在本文中,丹尼爾·摩利深入探討了共產主義者在選舉中的策略和戰術的理論基礎。

法律與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憲法

我們對憲法保障能幫助工人階級贏得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不抱任何幻想。這也意味著,在社會主義下,國家將完全不同,憲法以及法律也會看起來完全不同。

我們必須揭開那些被法律術語和自由主義偏見掩蓋的國家部分的神秘面紗。如果我們要對社會有真正的革命性理解,我們必須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的銳利光芒照亮資產階級國家最陰暗和神秘的角落,從憲法開始。

藝術是必要的嗎?

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恩斯特·費雪(Ernst Fischer)寫過一本非常有趣的書《藝術的必要性》。這本書於1959年首次問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它的欽佩之情絲毫未減。當然,人們可能不同意書中的這個或那個說法。但它包含了一些非常深刻的見解。例如「藝術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變世界所必要的。但藝術也因它內在蘊含的魔力而是必要的」。

蘇聯經濟:它是如何運作的?又是如何運作失靈的? (下)

列寧曾把實行新經濟政策描述為與小資產階級的妥協;是一次失敗和退卻,但這最終是必要的;是一次爭取時間的嘗試,直到透過其他地方的成功革命提供生命線。

然而,新經濟政策對市場方法的依賴產生了重要的政治後果。它在經濟上扶植了富農、商人和其他資本主義分子,提高了他們相對於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矛盾的是,這些寄生階層從工人國家中獲得的好處比工人本身還要多。

這反過來又助長了史達林官僚體系的崛起。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