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專訪原載於香港中大學生報六月特刊網站。本站編輯在閱讀後認為其內容對台灣的讀者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徵得受訪者林致良先生同意後特此轉載於我們的網站。
立陶宛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立陶宛外交部長在推特上寫道「熱愛自由的人民應該互相照顧!」,但是立陶宛真的自由了嗎?
在六四事件32週年之際,我們為讀者們推出了一份閱讀指南,從馬克思主義而不是中共官方或是西方資產階級的角度來看待這起事件的歷史重要性。
本文是艾倫·伍茲在第一國際創建150週年發表的文章。追溯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參與建立的國際工人協會的始末,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和今日馬克思主義者仍然需要完成的任務。
今年是台灣太陽花學運7週年。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回顧這起事件,其對今日台灣的影響,以及希望改變台灣的年輕人該怎麼辦。
本文是對Wellred出版社新再版的卡爾·馬克思所著《法蘭西內戰》的介紹。這篇出色的導讀解釋了工人階級鬥爭史上這一鼓舞人心的分水嶺的主要事件和政治過程。公社人民為建立第一個工人政府所做的英勇、勝利但最終又是悲劇性的努力,充滿著當今的革命家們應該汲取的教訓。
埃及的革命既有豐富的教訓,也有對未來的展望。本文對比了革命時的情況與革命後10年來的創傷,並解釋了當下埃及的革命前景。
不論在什麼時代,歷史陰謀論都是吸引人的主題,因為它看似顛覆具批判性,卻是以拼湊的形式塑造出特定樣貌的八卦,適合不喜歡動腦的人們
從早期到俄國革命,布爾什維主義的歷史包含了大量的經驗教訓,說明階級鬥爭是如何為婦女問題提供最終答案的。在這篇文章中,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丹麥支部成員Marie Fredriksson探討了布爾什維克黨從其早期開始,一直到革命和奪取政權後,對婦女問題的態度。她審視了黨為了讓婦女參與進來而采取的措施,即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後所采取的進步措施,但也同樣審視了後來史達林主義的墮落對婦女造成的負面後果。
艾倫·伍茲於1968年5月前往巴黎,尋求與當時發動法國五月風暴革命的的革命工人和青年們接觸。他在下面這篇文章內描述了他所遇到的情況、氛圍以及與工人和學生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