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烏克蘭:敗局已定,但殺戮仍然不止

盡管烏克蘭很明顯早已敗局已定,但部分西方帝國主義者執意要放乾烏克蘭人的血。與此同時,澤倫斯基出於自己的政治意圖,像一個加倍下注的賭徒一樣,在庫爾斯克開辟了一條血腥的新戰線。

Read More
中國

中國:穩步走向危機

中國工人階級遠非像「無所不能」的習近平政權所承諾的那樣生活在一個遠離世界紛爭的桃花源中,相反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和這個國家的經濟一樣,狠狠地撞了南牆。

Read More
亞洲

斯里蘭卡:革命的新篇章

「傾向馬克思主義的總統贏得斯里蘭卡大選」:這是國際媒體對週末斯里蘭卡總統選舉結果的報導。標題有誤,但實際情況足以引起轟動。這是自1948年斯里蘭卡獨立以來,第一次由一個不屬於一直以來主宰斯里蘭卡的兩黨壟斷集團的政黨擔任總統。必須從一開始就指出,今天的人民解放陣線與它歷史上曾是的黨幾乎毫無關係。它繼續使用鐮錘作為黨徽,但這只是其曾經的「革命」歷史的遙遠迴響。

Read More

台灣:2020大選,如何走出「亡國感」?

2020年1月11日,台灣的選民們將要以選票決定接下來4年誰將主管總統府和立法院。這兩個機關是台灣「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體制內最重要的統治階級機構之一。在看著民進黨於2018年九合一選舉和公投所遭受的大敗以及今年中共對香港民主抗爭的嚴酷鎮壓後,眾多的台灣勞工和青年不願讓中共勢力透過其在台買辦國民黨重返執政來摧毀台灣民眾過去爭取來的民主權利。

《評第四國際》(Programme of the International)

(按:本文為泰德.格蘭特於1970年發表的文章,原文標題可亦可直譯為《國際(革命)組織的綱領》,旨在評估第四國際自托洛茨基逝世以來的種種政治經驗、錯誤、腐化。以格蘭特為首的英國「戰鬥趨勢」在第四國際於1963年重新整合時成為正式英國支部,但卻始終保持他們對國際領導的政治批判,最後於1965年被第四國際領導單方面宣布與另一團體國際社(International Group)同為第四國際在英國同情組織而淡出,最後脫離第四國際,自立門戶。文中的各項申論遂成為日後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的理論基礎。)

香港:群眾以選票向北京說不,但運動仍需要階級鬥爭才能前進

上週末,香港例行的區議會選舉,在爆發已半年之久的反送中抗議浪潮中進行。近來的情勢,讓這一歷史上低參與、低投票率的選舉,儼然成為香港民眾對北京政權意見的公投。這場自香港回歸中國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區議員投票,以反北京泛民派候選人的壓倒性勝利作結。然而,整個香港運動仍然迫切需要一個清晰的、階級鬥爭的路線,才能有效前進。

香港:美國不是你的朋友!

於9月8日星期日舉行的抗議,企圖把香港運動推向反動的、公開親美帝國主義的方向。這對於運動是極其危險的,社運人士必須堅決、毫不含糊地拒絕這些傾向。遊行的目的地是美國駐香港領事館,群眾中有不少人舉起了美國國旗。有些人在領事館門外披上了西方七國集團國家的國旗,向他們乞求「人道」援助。(英文原文於9月12日發表)

《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序言

世界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最常見的疑問,莫過於如何理解世界各地曾經存在的斯大林主義極權官僚政體。對此,英國托派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以托洛茨基生前對斯大林蘇聯的分析以及不斷革命論為基礎,發展出「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Proletarian Bonapartism)理論,來理解這些政權在二戰後的形成。格蘭特曾在1949年1月準確預測到中共的奪政以及其必然會把持的執政型態,對世界其他類似現象也做出深入分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MT)美國支部成員約翰.彼德遜(John Peterson)為在美國出版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Ted Grant Selected Works Vol I)所寫的序言,整體地綜觀了他與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和格蘭特的邂逅以及格蘭特「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理論的要點。

昂首闊步的加泰隆尼亞獨立共和運動,需要革命領導!

恩格斯在1873年寫道:「自古以來,巴塞隆納經歷過的街巷戰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要多」。昨天,巴城秉承了這一聲譽。各個獨立共和派及民主派組織在加泰隆尼亞各地發起和平守夜,以抗議12名政治犯所面臨的重刑判決。在巴塞隆納和其他城鎮內,西班牙和加泰隆尼亞的防暴警察,不論老幼婦孺,清一色以警棍、橡皮子彈和電擊裝置,攻擊任何上街抗議的群眾。

中國:習近平在恐懼新的中國革命下,渡過70年國慶

中國每年的國慶日,一貫都有戲劇性的閱兵來捧場。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之際,習近平更加是不遺餘力。這次國慶的閱兵式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傲然展示了新型超音速無人戰機和核導彈。用意很明顯:正如習近平本人所說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按:本文原載於2019年10月3日)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