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他的思想在今天的意義

1924年1月21日,蘇聯領導人、共產國際領導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因長期疾病而逝世,終年53歲。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他的一生經歷了深刻的動盪、危機和變革,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17年俄國革命。他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革命家,是一個改變了20世紀歷史進程的巨人。(按:本文原寫於2004年。譯者:洪磊)

為列寧辯護

九十年前,也就是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俄國社會主義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死於之前刺客的子彈所造成的動脈硬化症。從那時起,就有一場持續的誹謗他的名字和歪曲他的思想的運動,這當中有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和辯護者,以及各種改良派、自由派和各種無政府主義者。他們的任務是為了銀行家和資本家的「民主」統治而詆毀列寧、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

麵包與玫瑰:「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社會主義根源

國際勞動婦女節至今已經成立了一百多於年。儘管近年來,而後替代它的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已成為關注婦女權利和成就的重要節日,但婦女節的社會主義起源卻鮮為人知。(按:本文是《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於2014年3月13日發表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如何歷來都站在女性解放運動的最前沿。)

《評第四國際》(Programme of the International)

(按:本文為泰德.格蘭特於1970年發表的文章,原文標題可亦可直譯為《國際(革命)組織的綱領》,旨在評估第四國際自托洛茨基逝世以來的種種政治經驗、錯誤、腐化。以格蘭特為首的英國「戰鬥趨勢」在第四國際於1963年重新整合時成為正式英國支部,但卻始終保持他們對國際領導的政治批判,最後於1965年被第四國際領導單方面宣布與另一團體國際社(International Group)同為第四國際在英國同情組織而淡出,最後脫離第四國際,自立門戶。文中的各項申論遂成為日後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的理論基礎。)

《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序言

世界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最常見的疑問,莫過於如何理解世界各地曾經存在的斯大林主義極權官僚政體。對此,英國托派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以托洛茨基生前對斯大林蘇聯的分析以及不斷革命論為基礎,發展出「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Proletarian Bonapartism)理論,來理解這些政權在二戰後的形成。格蘭特曾在1949年1月準確預測到中共的奪政以及其必然會把持的執政型態,對世界其他類似現象也做出深入分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MT)美國支部成員約翰.彼德遜(John Peterson)為在美國出版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Ted Grant Selected Works Vol I)所寫的序言,整體地綜觀了他與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和格蘭特的邂逅以及格蘭特「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理論的要點。

《托洛茨基與今日世界的關聯》(Trotsky’s relevance today)

(按:本文是泰德.格蘭特於1990年夏季托洛茨基遇害週年,在英國「戰鬥派」刊物《戰鬥國際評論》(Militant Internationa Review)第44期上發表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托洛茨基如何從與列寧一同領導十月革命,到對抗世界斯大林主義並傳承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並解釋正統馬克思主義理念如何與今日世界勞工群眾的命運息息相關。)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