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論1968年法國5月革命

法國的1968年5月風暴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革命總罷工。這場聲勢浩大的運動發生在戰後資本主義經濟上升的高峰時期。當時的資產階級和他們的辯護人如同今天一般,都在自我祝賀,認為革命和階級鬥爭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但1968年的法國事件卻突如其來,它宛如晴天霹靂,完全出乎大多數左派的意料,因為他們都已不再將歐洲工人階級視為一股革命力量。

托洛茨基的《過渡綱領》對今日世界的重要性:印尼版序言

二十年前,強大的斯大林主義極權警察國家,在群眾運動浪潮的壓力下紛紛倒下。斯大林主義的崩潰是一個戲劇性事件,也是世界歷史的轉折點。但回想起來,它將被視為更具戲劇性時代的前奏:世界資本主義的進入垂死痛苦的時代。(編按:本文為《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主編艾倫.伍茲(Alan Woods)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印尼支部出版發行的《過渡綱領》印尼版所寫的序言,原文於2012年5月15日發表)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歷史?

本序文原著於1999年5月,摘自艾倫.伍茲的重要著作《布爾什維克黨史:通往革命的道路》(History of the Bolshevik Party: Bolshevism – The Road to Revolution),全書檢視了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如何在俄國凝聚成一股馬克思主義革命勢力,並探討了當今革命家們可以從中學習到的組織建構教訓。全書將於日後翻譯。

馬赫諾無政府主義者、喀琅施塔得事件和俄國農民在革命後俄國的地位

根據進來對新發現的蘇聯文件所做的研究,現在有更多關於俄國革命後早期歷史的文獻被公諸於世。而這些新文獻對於圍繞在喀琅施塔得(Kronstadt)「叛亂」、農民起義、當時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等種種迷思也作出澄清。現有的新材料證實了列寧和托洛茨基對這些事件的解釋。盡管有人企圖誣蔑布爾什維克,但如黑格爾所言:事實總是具體的。(按:本文原文發表於2005年7月19日)

中國:從革命到天安門

三十年前,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學生運動被所謂的人民解放軍以暴力清場所結束。在大約六個星期的時間裡,幾十萬,甚至一度超過一百萬的,學生,工人,共產黨員和北京居民湧入並占領了天安門廣場,而在四十年前,毛曾在這裡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按:本文原文發表於2019年6月4日。譯者:k2e4z7x9)

托洛茨基對人民陣線主義的批判

人民陣線一詞是在1930年代創造的,指的是工人政黨(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政黨)與所謂的「進步」資產階級政黨(自由派,共和黨,激進派等)結盟。示範這一政策的兩個經典例子是在法國和西班牙。1931年和1936年,西班牙社會黨(PSOE)再次與資產階級政黨組成聯盟。1936年在法國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共產黨也是這些人民陣線的一部分。共產黨和社會黨的領導人在阻止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中都扮演了危險的角色。這為反動派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西班牙,這導致革命葬送在佛朗哥手中。(按:本書單原發表於2000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