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羅布 蘇沃爾

資本主義危機的成因是消費不足,還是生產過剩?

隨著資本主義危機的回歸,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重新產生了興趣。即使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不得不越來越多地對馬克思的思想進行評論,哪怕只是否定。財經報刊上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提到馬克思的。不足為奇的是,這種興趣的增加起到了關注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的作用。(按:本文原文發表於2012年8月30日)

「戰鬥派」是怎樣建成的?又是怎樣被摧毀的?

(按:本文原文發表於2005年7月18日,旨在闡明曾經是英國最大的托派革命團體「戰鬥派」的興衰史。本文作者與後來成立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IMT)的同志們,曾經是「戰鬥派」和工人國際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CWI)的創始成員,卻於1992年被CWI多數派開除會籍,後自立門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5年工黨內部科爾賓現象發生的10年前,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英國支部就已預期到工黨基層終將激進化,不同於工國委和其他左派團體認為激進化的群眾不會進入工黨的觀點。工國委遂於2019年爆發大分裂,而國馬趨的組織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穩健成長。)

關於工人國際委員會(CWI)1991年至1992年分裂真相的一些澄清

(按:本文原文於2019年8月12日發表於《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In Defence of Marxism)。 當時正值另一國際組織工人國際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爆發全球性的公開分裂。目前運作《衛馬網》的組織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由於在1990年代被工國委官僚性地開除,認為有必要針對今次工國委的分裂和各方說詞做出評論和分析,為任何誠心立志於建立一個革命馬克思主義國際組織的有志之士們提供重要澄清。

列寧(Vladimir Ilyich Lenin):他的思想在今天的意義

1924年1月21日,蘇聯領導人、共產國際領導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因長期疾病而逝世,終年53歲。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他的一生經歷了深刻的動盪、危機和變革,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17年俄國革命。他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革命家,是一個改變了20世紀歷史進程的巨人。(按:本文原寫於2004年。譯者:洪磊)

為列寧辯護

九十年前,也就是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俄國社會主義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死於之前刺客的子彈所造成的動脈硬化症。從那時起,就有一場持續的誹謗他的名字和歪曲他的思想的運動,這當中有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和辯護者,以及各種改良派、自由派和各種無政府主義者。他們的任務是為了銀行家和資本家的「民主」統治而詆毀列寧、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