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長拉夫羅夫在一份令人震驚的聲明中告訴俄羅斯官方媒體:「北約本質上是在通過代理人與俄羅斯交戰,並正在武裝該代理人」。他以一種一反常態的憤怒語氣指責北約通過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來打一場代理人戰爭。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們正聚集在德國參加由美國主持的會談。而這是一場被一位美國將軍稱之為將在「非常關鍵」的幾周內支持烏克蘭的會談。
本文原文發表於2017年7月7日,是艾倫·伍茲為由IMT瑞典支部出版的瑞典文《國家與革命》起草的新序。
在一場簡短的電視講話中,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宣布在黎明時分采取「特別軍事行動」。在廣播後的幾分鐘內,即烏克蘭時間早上5點左右,烏克蘭主要城市附近傳來了爆炸聲,包括首都基輔。
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一切形式壓迫的根源在於社會的階級劃分。但壓迫可以有多種形式。除了階級壓迫,我們還發現存在民族對民族的壓迫,種族對種族的壓迫,以及男性對女性的壓迫。
本文是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艾倫·伍茲為其與泰德·格蘭特合著的《反叛中的理性》美國版第二編所提的序言,簡單闡述了哲學、辯證和科學發展之間的關系。
艾倫·伍茲的新書《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哲學史》(History of Philosophy)業已由韋爾雷德出版社(Wellred Books)隆重出品。我們在下面發表該書導言的節選,解釋為什麼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研究哲學史,以及早期思想家,特別是對生活在資產階級時代的革命、青年階段的哲學巨匠的給予馬克思主義的巨大影響。
我們如何獲取知識?是否存在超越我們感官的真實世界?如果是這樣,我們與它的關系是什麼?
艾倫·伍茲的這篇最初寫於20年前的文章,縱觀了人類從野蠻到文明社會的發展。在後現代寫作中,歷史似乎是一連串本質上毫無意義、無法解釋的隨機事件或意外。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內部清晰的發展規律,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最早時期。對這些基本規律的理解,對任何對改變世界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1846年,德國的空想社會運動家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曾抱怨說,「知識分子」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只會寫一些工人們不感興趣的晦澀問題。馬克思則憤怒地回應說:「無知從來沒有幫助過任何人!」。馬克思當年的回應在今天也一樣有效。
很多人對以毛澤東為首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保持著不同的意見和遐想,但馬克思主義者如何看待這段歷史?英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艾倫·伍茲(Alan Woods)於1976年秋在仍處於佛朗哥主義極權政府治下的西班牙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時完成的這本小冊子回答了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