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台湾, 时事分析, 精选

反对手机管制政策:教育部蛮横思维的来源与后果

一、学生的想法应被认真对待

教育部目前正召集相关单位讨论「高级中等以下学校校园行动载具使用原则」的修正,教育部表示该原则已经和家长、教师、校长团体充分讨论,完成行政程序后,今年9月开学后实施。

这项规定主要的问题是忽略了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学习的需求,现代学生能够用手机进行拍照笔记、即时查询资料,以及在下课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和补课等。这些都是现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教育部长现在却用「智慧型手机、网际网路发展,除了占用青少年的时间,也让他们忘掉与家人、亲朋好友的情感连结,在学习上更造成负面影响,青少年忧郁、焦虑、自伤甚至自杀的情况不断增加。」这样荒谬的理由来全面禁止手机使用。

他们不去寻找出现此类问题的真正原因,也不去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真正方法,只是愚蠢的认为「只要不让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必须说,教育部就算完全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这些问题也会继续发生,甚至适得其反,且将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5/14 的会议之中,教育部长郑英耀就说,这个政策透过和校长、教师、家长团体共同沟通出来,挑战我们智商的是,在这里被规范、受影响最大的学生代表呢?他们被教育部刻意排除在规则订立流程之外,没有参与讨论。身为被规范者,学生居然没有权利参与规范学生的法案?实属可笑。

在5/15 郑英耀对外说,学生在乱扣他帽子,并且重申政策是与全国22县市校长、教师、家长团体共同讨论而成,强调教育部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与教学品质,这种说法,已然对学生的常识及智力构成极大的挑战。规范学生群体的规范不应该没有学生的意见,就算有,也不应该胎死于现代社会的官僚体系之中,一封承载着学生意见的书信,不应该就在教育部的角落里面长灰尘,应该被捡起来好好看待。

二、师生冲突的成本由谁负担

学生被消音的怒火闷烧的同时,这一项急就章的政策可能导致的隐患正在酝酿,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执行手机管制政策会引致如何严重的师生冲突。

即便教育部目前宣称政策落实要由各校自行决定,然而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更倾向将教育部的政策视为必须执行的事项,因此,此项政策的执行过程将制造大量的师生冲突及对立。

对于基层教师而言,教育部不负责任的政策产生这样额外的情绪成本,无疑是对劳动权益的侵害。因此在这个政策之下,师生对立虽是结果,本质上却是两个受害群体的弱弱相残,这样的悲剧又应该由谁来负责呢?

三、教育部的蛮横思维只是在制造麻烦

如我们曾经在《论制服问题》一文所述,教育机关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就是再生产劳动力,也就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听话劳工。在这一基础上,教育机关的专制主义其实与工作场所老板对工人的命令式管理系出同源。

就像在工作场所里,劳工总是被作为「生产力、劳动力」来对待。简单而言,被作为工具而不是人来对待,今天教育部的蛮横思维,同样是将学生作为「被管理的群体」这样的客体来对待。

这样的思维取消了学生自身做决定的能力(能动性)。所谓的做决定绝对不是「要不要玩手机」这种简化的思维,而是「如何使用、使用多久」的自主安排。从反面而言,难道教育部并不考虑这样的管制,会在大学端造成何种报复性使用的后果吗?

总之,教育部若不能将学生视为有思考、选择能力的「人」,那他们的政策只是在制造麻烦,就像他们用「多元学习」的名义塞满学生时间并阻滞了真正的多元学习一样。

四、退回政策重归讨论

我们认为,教育部现在应当立即退回政策,并重新开启与学生的对话。在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产生实质的影响力。同时,学生也必须察觉基层教师劳动权益的问题,与一切受到政策影响的群体联合起来。

我们并不否定教育部提及的问题作为「现象」存在,但教育部的手机管制政策究竟能不能改善这些问题,不无疑问。因此我们认为,比起暴力推动僵化又难以执行的管制措施,现在应该回到讨论阶段。

当前,由青民协、台湾一滴优教育协会、高雄学生民主联盟、双北高中职学生权益阵线所发起的连署,主张各校研议管理原则时,应设立特别委员会,且学生代表应占至少三分之一。这正是推动设立学生参与政策形成的第一步。我们严正要求教育部及各校校方,在这个平台上具体商议解决问题,切勿以任何行政手段架空这一机制,否则学生势必需要更强烈的抗争以保卫自身权益。

就像列宁所说:「真理总是具体的」。

我们提出的口号是:

没有讨论!不是民主!

退回政策!重回讨论!

《火花》是革命共产国际(RCI)的台湾网站。我们是一个为世界各地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组织。如果您认同我们的理念并有兴趣加入我们,可以填写「加入我们」的表格,致信marxist.tw@gmail.com,或私讯「火花-台湾革命共产主义」脸页,谢谢!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栏位标示为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