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資本主義如何發展的一個經典觀點是,在封建社會中出現了由商人、銀行家、以及早期工業家所組成的階級,也就是資產階級,而為了使這個階級能發展出它所有的潛能,就需要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來打破由土地封建貴族所設下的重重限制。在法國與英國,事情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發展的,但在日本卻不是如此。
(按:本文為泰德.格蘭特於1970年發表的文章,原文標題可亦可直譯為《國際(革命)組織的綱領》,旨在評估第四國際自托洛茨基逝世以來的種種政治經驗、錯誤、腐化。以格蘭特為首的英國「戰鬥趨勢」在第四國際於1963年重新整合時成為正式英國支部,但卻始終保持他們對國際領導的政治批判,最後於1965年被第四國際領導單方面宣布與另一團體國際社(International Group)同為第四國際在英國同情組織而淡出,最後脫離第四國際,自立門戶。文中的各項申論遂成為日後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的理論基礎。)
世界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最常見的疑問,莫過於如何理解世界各地曾經存在的斯大林主義極權官僚政體。對此,英國托派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以托洛茨基生前對斯大林蘇聯的分析以及不斷革命論為基礎,發展出「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Proletarian Bonapartism)理論,來理解這些政權在二戰後的形成。格蘭特曾在1949年1月準確預測到中共的奪政以及其必然會把持的執政型態,對世界其他類似現象也做出深入分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MT)美國支部成員約翰.彼德遜(John Peterson)為在美國出版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Ted Grant Selected Works Vol I)所寫的序言,整體地綜觀了他與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和格蘭特的邂逅以及格蘭特「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理論的要點。
《論法國大革命》這篇文章原本是艾倫.伍茲在19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而寫。他在1999年加上了新的序言。伍茲解釋了革命之中的內部張力,以及群眾在革命中的重要角色。(翻譯:Henry Chan,校譯:大王,原譯本刊登於香港「夜貓」網站)
(按:本文是格蘭特在斯大林於1943年5月單方面宣布共產國際解散後,隔月13日於英國《工人國際新聞》第5卷第11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追溯了共產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和任務,以及斯大林主義如何將帶向失敗和腐化,最後解散。英語原文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泰德.格蘭特專欄以及《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
(按:在托洛茨基被暗殺前,他預言二戰的結果會是斯大林主義政黨全面崩盤,第四國際會變成領導革命的群眾性政黨。但在戰後,蘇聯進軍東歐之後建立了數個民族共和國並很快完成了財產公有制,中國共產黨也擊潰了蔣政權。斯大林主義出乎意料的勢力大增,導致了第四國際陣營內出現分歧。以米歇爾・巴布洛(Michel Pablo )為首的國際領導,先把南斯拉夫列為資本主義國家,後來鐵托和斯大林分裂後,又認為南斯拉夫變成了相對健康的工人國家。關於中國革命建立的國家的階級性質,第四國際的領導也有矛盾的分析。格蘭特領導的英國托派在第四國際陣營中有比較獨到的理論。在本文章,他提出的立場是中國和南斯拉夫皆是畸形工人國家,並預測了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發展下的總趨向。本文摘自於《不間斷的傳承》(The Unbroken Thread) 和1966年的再版。原稿下落不明。英語原文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泰德.格蘭特專欄)
(按:本文為艾倫.伍茲於2013年5月17日發表的文章,探索了馬克思為辯證法所樹立的各個重要唯物主義哲學原則。)譯者:Jui Hung Chang
資本主義正在經歷其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這是一起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危機,並且在開始爆發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動蕩中表現出來。儘管統治階級不遺餘力地試圖埋葬馬克思主義,卻沒有比今天更需要應用它的時刻了。在這篇文章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及《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的主編艾倫.伍茲(Alan Woods)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意涵以及其能在今日世界中能夠扮演的角色。
1940年8月20日,一名斯大林的特務在手無寸鐵的托洛茨基背後將一支冰叉砸入了他的後腦,殘暴地結束了他的生命。他當時正在撰寫的《斯大林評傳》下半部則是他眾多未完成的作品之一。這本著作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獨特性,在於它不僅從劃時代的社會和經濟轉型角度,也從一個重要歷史劇目中各個主人公的個體心理角度來嘗試解釋二十世紀最具決定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