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最常見的疑問,莫過於如何理解世界各地曾經存在的斯大林主義極權官僚政體。對此,英國托派理論家泰德.格蘭特(Ted Grant)以托洛茨基生前對斯大林蘇聯的分析以及不斷革命論為基礎,發展出「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Proletarian Bonapartism)理論,來理解這些政權在二戰後的形成。格蘭特曾在1949年1月準確預測到中共的奪政以及其必然會把持的執政型態,對世界其他類似現象也做出深入分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為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IMT)美國支部成員約翰.彼德遜(John Peterson)為在美國出版的泰德.格蘭特選集第一卷(Ted Grant Selected Works Vol I)所寫的序言,整體地綜觀了他與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和格蘭特的邂逅以及格蘭特「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理論的要點。
(按:本文是泰德.格蘭特於1990年夏季托洛茨基遇害週年,在英國「戰鬥派」刊物《戰鬥國際評論》(Militant Internationa Review)第44期上發表的文章,其中概括了托洛茨基如何從與列寧一同領導十月革命,到對抗世界斯大林主義並傳承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並解釋正統馬克思主義理念如何與今日世界勞工群眾的命運息息相關。)
《論法國大革命》這篇文章原本是艾倫.伍茲在19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而寫。他在1999年加上了新的序言。伍茲解釋了革命之中的內部張力,以及群眾在革命中的重要角色。(翻譯:Henry Chan,校譯:大王,原譯本刊登於香港「夜貓」網站)
(按:本文是格蘭特在斯大林於1943年5月單方面宣布共產國際解散後,隔月13日於英國《工人國際新聞》第5卷第11期刊上發表的文章,追溯了共產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和任務,以及斯大林主義如何將帶向失敗和腐化,最後解散。英語原文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泰德.格蘭特專欄以及《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
(編按:我們在此發表一篇由IMT在台灣的同情者,現為《火花》編輯部成員所撰寫的一篇文宣,向台灣在地的學生們解釋1989年天安門事件和學運的由來,以及它如何被摧毀的,並解釋這個歷史經驗如何為台灣和中國的勞工和學生指出一個抗爭方向。)
按:英語原文摘自美國托派1937年12月的內部公報,即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Socialist Workers Party)成立之前。英語全文目前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譯者:楊進
(按:在托洛茨基被暗殺前,他預言二戰的結果會是斯大林主義政黨全面崩盤,第四國際會變成領導革命的群眾性政黨。但在戰後,蘇聯進軍東歐之後建立了數個民族共和國並很快完成了財產公有制,中國共產黨也擊潰了蔣政權。斯大林主義出乎意料的勢力大增,導致了第四國際陣營內出現分歧。以米歇爾・巴布洛(Michel Pablo )為首的國際領導,先把南斯拉夫列為資本主義國家,後來鐵托和斯大林分裂後,又認為南斯拉夫變成了相對健康的工人國家。關於中國革命建立的國家的階級性質,第四國際的領導也有矛盾的分析。格蘭特領導的英國托派在第四國際陣營中有比較獨到的理論。在本文章,他提出的立場是中國和南斯拉夫皆是畸形工人國家,並預測了無產階級波拿巴主義發展下的總趨向。本文摘自於《不間斷的傳承》(The Unbroken Thread) 和1966年的再版。原稿下落不明。英語原文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泰德.格蘭特專欄)
謝雪紅是20世紀初台灣革命運動內的關鍵人物。儘管她出身於一個文盲貧農家庭,並且要面對極度落後父權社會為她樹立的種種限制,她仍然得以建立和領導台灣共產黨。
談到二二八事件,一般聯想到的是中國資產階級獨裁者蔣介石以及其國民黨政權於1947年在台灣進行的血腥屠殺。上千名民眾在連日的政府鎮壓下喪生,而此事件也成為了一大部份台灣社會至今訴求獨立自決的重要分水嶺。
(按:本文是格蘭特於1972年3月3日於英國《戰鬥報》第94刊上發表的文章,分析了中蘇交惡背後的官僚民族主義考量。英語原文刊登於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泰德.格蘭特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