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時事分析

畢業即為奴?!談資本主義如何摧毀台灣教育

輝達董事長黃仁勳近日似乎在台灣掀起一波旋風,黃仁勳在台灣大學之演講提到了所謂「17所大學」更引發熱議,剎時間關於台灣高等教育的討論及思考成為公眾討論焦點。同樣發生在今年,台北市明星高中之首的建國中學宣布其人文社會資優班走入歷史。不僅如此,被台灣人一般視為「四大」之一的成功大學歷史系宣布今年在個人申請入學方面沒有任何一位報到之學生。台灣高教似乎走入一個相當失衡的現況,而這背後的原因絕不單單只是「文組沒出路,理工科前景看好」這麼的簡單暴力。

當大學淪為職前教育所

在台灣的學生在選填大學校系,或是在高中選組時,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我選這個校系(或類組)未來可以做什麼工作?」「未來職涯發展前景好嗎?」以及最被家長們所關切的「能夠賺多少錢?」

面對這些問題時,校方、媒體、補習班等「專業人士」的回答不外乎是「某某學長(姊)讀某某科系現在在某地工作,現在月薪多少萬」這種十分功利主義的答案,似乎在只要「選對科系」,或是說選了特定幾個「熱門科系」之後,學生就可以緊跟學長姊腳步,走向一條通往高薪的康莊大道。

如果學生想要依照自己的興趣或是有意願去讀某些「冷門科系」時,就會有諸如「讀這個找不到工作」「阿你這樣未來要幹嘛」「難道你要去刷條碼嗎?」這種話語出現,似乎讀這些科系就自然找不到高薪工作,從此成為社會底層。

由於上述情景,在就業市場相對劣勢的文科生似乎自然就背負原罪,似乎在台灣文組只能做一些低薪、相對無技術含量、易被取代、低經濟產值的工作,許多文組畢業生必須多學許多技能才可以在就業市場競爭下生存下來,甚至有些人直接選擇考公務員而不進入就業市場。

也許是因為此種情形的越加嚴重,加上近年來台灣科技業蓬勃發展,許多高中的人文社會資優班或語文資優班漸漸收不到新生,包含建中與北一女等知名高中的人社班都在近年停止招生。

建中人社班在今年將停止招生//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建中人社班在今年將停止招生//圖片來源:Wikipedia Commons

這無疑是對本就發展不佳的台灣人文教育的一重大打擊,台灣本來就缺乏較系統的文史哲教育,許多人這輩子根本沒上過幾堂哲學課,只知道如何賺錢發大財,如今這種社會風氣下將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

而理組學生表面看起來可以在園區裡面拿高薪,過著優渥的生活,但事實是什麼呢?誠然,台灣科技業確實在這幾年蓬勃發展,那些園區內工程師也可以拿到相對其他職業多的薪水與獎金,但是園區內的高壓工作環境,輪班制下的超高工時等現況都一再表明,這些工程師只是用健康與時間為代價幫台灣大老闆們賺錢的工具人而已。台灣老闆看似給薪水獎金相當闊綽,但是實際上跟老闆賺走的剩餘價值比起來根本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這些工程師犧牲掉健康賺到的錢,最後可能還必須治療自己因為工作養出的一身病痛。到頭來理組學生只是淪為一種高效運轉的齒輪,也就是馬克思所言「被剝削的原料」。

而黃仁勳還大言不慚的宣傳所謂「17所合作大學」意圖洗腦下一代學子們進入他的商業帝國為他賣命,成為輝達旗下的一顆日夜轉動的齒輪。而他竟然還將這件事說成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似乎能為了他黃老爺流血流汗,是這些學子莫大的榮幸一樣。

黃仁勳演講時提到所謂「17所合作大學」。//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
黃仁勳演講時提到所謂「17所合作大學」。//圖片來源:ETtoday新聞雲

在今天的台灣,如果你選文組,變成低薪社畜;選了理組,又會變成工作機器。不論哪項,都是給資本家作奴隸,寶貴的人生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消逝。

這就是台灣資本主義體制之下,大學成為「職前教育所」所造成的必然,似乎台灣學生讀大學的唯一目的就是挑一個位子給資本家剝削價值,差別在於待遇不同而已。

「商品化」的學位

當學生進入高等教育的動機變成謀求一份工作時,就會導致一個嚴的問題學位與文憑變成是否能進入公司的入場卷,變成就業市場可以拿來競爭的一項「武器」,而資本家們可以在就業市場中唯一看中的也就只有這些學位與文憑是否響亮,而不是重視這個人具備何種技能。

換言之,學位正式的「商品化」,學生從學校「購買」學位,在畢業時再將學位「出售」給資本家換取工作。如此一來,原本代表學識與專業學術能力的文憑與學位就失去了他的意義,許多人進入高等教育並不是真的對某項學科有熱忱並深入研究,只是想要「混個文憑」然後「找個好工作」而已

更嚴重的是,資本家會將商品化的學位拿來剝削學生們。我們已經看到補教界利用這種情形大力宣傳他們的「教育商品」,比如各式各樣的「醫科保證班」「台清交保證班」,在台灣有補習經驗的人肯定知道這些商品價格相當可觀,這些所謂補教名師甚至只需要販售一個「可能可以購買到學位的機會」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台灣補習班林立,學位商品化嚴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台灣補習班林立,學位商品化嚴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不用提直接出售學位本身的高等教育機構了,他們費盡力氣的推銷自己的學位商品將多麼有就業前景,促使學生們來購買。有些學校還會標榜所謂「產學合作」,宣稱學生在學校期間就可以提前累積就業經驗以利日後求職,不就正式顯示校方與資本家早已勾搭在一塊,學校變成為資本家提供勞動力的「勞工販子」了嗎?

如此一來,高等教育將會越來越變成資本家的遊戲,有錢有資源的父母可以透過購買教育商品及學位商品使孩子取的漂亮的文憑,在競爭上就已經壓過相對沒有資源的學生一頭了,沒有資源的學生將更難在就業市場擁有競爭力,階級固化將越來越嚴重。

無心學術的高等教育

當大學淪為了職前教育所,學位文憑淪為任金錢褻玩的商品時,這些大學自然不可能認真經營高等教育真正的責任學術研究,獲取新知識和科技來增進社會發展。

台灣的優秀學生在「就業至上」觀念影響之下,有相當大的比例都進了諸如醫學系,電機系等「前景看好」的科系就讀,而不會選擇基礎學科相關的學系,這樣自然導致台灣留在基礎學科做學術研究的人才不足,而就讀基礎學科的學生裡相對頂尖的也有很大比例會選擇出國深造而不留在台灣繼續做研究。

至於學校端,學術研究主要的經費來源是來自政府的研究計畫,但是政府在這部分「施捨」給校方的又不太足夠,沒有經費支持下自然就缺失優秀的研究環境,自然也就更難吸引優秀學生留下來鑽研學術。

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之下,台灣的大學自然不會繳出優秀的學術表現,甚至可能在招生和運營上就極度不良,大學行政官僚化嚴重,教授內鬥,更是損害台灣本就貧弱的學術環境。

以成功大學為例,成大是南台灣頗具盛名的優秀大學,但是在2024的大學個人申請中卻出現了歷史系無人註冊的事件,不經令人震驚。校方的回應是招生不佳是受到AI浪潮影響,但是根據部分成大學生的說法,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學校在招生時發生技術性失誤,簡言之,是行政的問題。於台灣水準靠前的成大有如此情形,可見台灣高等教育的各項水準確實需要檢討

在此情況之下,台灣的學術表現自然是表現不佳,根據2023的THE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台灣排名第一的台灣大學僅僅只有世界152名U.S. News全球大學排行更是只有203名。

全球大學排行台大只有203名。//圖片來源:U.S. News
全球大學排行台大只有203名。//圖片來源:U.S. News

學術表現不佳,台灣學生也會更不願意留在台灣從事學術,因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學術表現不佳也會導致產業界的技術突破無法取的長足進展,只能借鏡國外的學術成就來發展,這對台灣產業而言也會是一大短版。

學費補助「新政」

2023年,蔡英文政府出台高中全面免學費以及大學學費補助的政策,就讀私立大學最多可以每年領取5.5萬的學費補助,並放寬就學貸款的申請限制以及壓低利息。

這項新政除了某種程度上降低學生就讀大學的成本之外,另一項目的被視為是想要維持台灣私立大學的就學率,以確保部分私立大學可以持續辦學。

但是新政之下會有什麼成果呢?未來幾年又會對台灣高等教育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私立大學由於就學成本下降,有可能吸引原本因為公立大學學費低而放棄去私大的學生去就讀,而如此一來,公立大學就會必須與私立大學展開搶學生的競爭,為了爭取學生就讀,這些大學有可能會積極辦學(如添購研究設備,聘用知名教授作為師資,或是更多的「產學合作」)或出台更多獎學金來吸引學生。

這樣下來,具有財力以及肯轉型的私立大學會留下,而不願意轉型的私立大學則會淘汰,台灣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剩下三種大學頂尖公立大學、頂尖私立大學以及一般公立大學。

蔡英文政府出台學費補助政策//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蔡英文政府出台學費補助政策//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這種模式正好與美國的大學制度極為相似,頂尖公立大學就如同美國的UCLA或是UCB等大學,頂尖私立大學就如同美國的哈佛或是史丹佛等大學,而一般公立大學就如同美國的一般州立大學。

換言之,再過幾年,台灣的教育制度就會從台灣式菁英教育走向歐美式菁英教育。

從資本主義制度看起來,歐美式菁英教育似乎對整個台灣學術界而言是良好的事情,因為資產階級政府可以集中教育資源在這些菁英學校上面,資本家也可以投資於這些大學使其從事學術研究以支持產業界的技術進步。

然而在上述提到的問題不解決之下,大學只是換一種方式的職前教育所而已,至於研究,儘管頂尖的大學可能受到更多贊助,但是在盈利動機的前提下仍然無法解決只有「能賺錢」的領域受到贊助,而其餘則被罔顧甚至面臨衰亡。

再者,而且如果學校藉由添購設備或聘用優質師資為名目漲學費,學生還是必須花不緋的價格「購買」這些學位商品,到頭來壓縮了學生的受教權,尤其是經濟壓力大的學生們。

以美國為例,由於這些名校的學費非常的昂貴,因此一位學生如果讀這些名校畢業之後需要負擔大量的學貸,這樣的制度就是對於學生的一種剝削。

真正的「學術自由」

所以面對這種困境,到底該怎麼做?首先上述問題我們發現其實都還是繞不開一個問題資本主義。

大學變成職前教育所,是因為大家害怕找不到好工作,害怕賺不到錢。學位商品化,是因為制定規則的資本家將這些學位與工作機會綁定,使得學生必須照著這些遊戲規則走。

以上問題基本上都源自資本主義的唯利是圖,要終結這項困境唯有終結資本主義本身。

如果今天一般工人與工程師可以領取差不多的薪水,那或許就不會有這麼多人汲汲營營的爭取進入那幾個熱門科系,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取未來職業。如果今天文字工作者與醫生可以有差不多的待遇,那或許就不會有人如此看低人文教育的價值,而願意在選擇時選文組就讀。

如果今天選擇錄取一位求職者與否的並不是唯利是圖的大老闆,而是工人組成的委員會,那學位似乎就不是第一參考標準,可以關注在求職者所具備的技能。如果今天學生可以不因職涯發展前景而選擇科系,那似乎就讀基礎學科的學生就可以多一點,學術底蘊自然會增加。

這一切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不被允許的。革命共產主義者會主張將所有大學公有化,民主由學生、教師和校工運作,並給予同樣大幅增加的資源,讓每一所大學都可以提供現在「菁英大學」一樣甚至更好的教育。同時學術研究也可以從盈利動機中解放出來,研究者不再需要擔心自己研發的領域能不能受到某個財團青睞和贊助,而是放心地去做自己想要鑽研的知識,並且將自己的發現分享給全社會。

讓教育系統成為孕育和提升所有人的知識,而不淪為生產未來薪奴的工廠和賺錢的工具,是社會主義可以帶來的,也是我們革命共產主義者為之奮鬥的未來。

《火花》是革命共產國際(RCI)的台灣網站。我們是一個為世界各地社會主義革命奮鬥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組織。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並有興趣加入我們,可以填寫「加入我們」的表格,致信marxist.tw@gmail.com,或私訊「火花-台灣革命共產主義」臉頁,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