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史達林/毛主義, 反對法西斯主義, 哲學, 文藝, 理論教材, 著作與文獻, 馬克思主義理論

《捍衛馬克思主義》雜誌中文版第7刊社論:國家,階級鬥爭與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本文是《捍衛馬克思主義》雜誌主編艾倫·伍茲為新一期雜誌所撰寫的社論,簡介了本期內的所有文章。全刊中文版敬請期待!(譯者:Hildegard Hoshino)


「有一天,我們在這裡看到了星星,明天又在那裡看到了星星;而我們的思想在這種混亂中發現了一些不協調的東西——它對這些東西沒有信心,因為它相信秩序,相信一種簡單、恆定和普遍的規律。在這種信念的鼓舞下,心靈把它的思考引向現像,並學習它們的規律。」

「換句話說,它已經確定了天體的運動符合一個普遍的規律,根據這個規律可以知道和預測每一個位置的變化。在人類行為的無限復雜性中感受到的影響,情況也是如此。」

黑格爾的這些智慧之語是對那些聲稱歷史無法被理解的人的一個非常恰當的回答,即它只是一個不受任何規律支配的意外事件的集合體,引用阿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的話說:「只是一個又一個該死的東西」。[1]

人類歷史的規律無疑比許多其他自然現像更復雜。但某一事物更復雜的事實並不意味著它不可能被理解。如果是這樣的話,科學的進步早就完全停止了。
幾年前,我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參加了一場關於俄羅斯的辯論。在那之前,我已經忘記了大學裡的情況有多麼糟糕。我立即注意到關於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行為的一個有趣事實: 沒有人被允許對任何事情做任何正面的陳述。每個句子前面都必須有這樣的詞:「我認為」或 「在我看來」。在我看來,這些學術界的女士和先生們甚至不能說:「我想上廁所」,而不先表達他們內心對這個問題的懷疑。
乍一看,這可能只是一件瑣事,一種緊張的抽搐或刺激性的習慣。然而,仔細觀察,它表達了一種非常有害的道德和哲學偏差。盡管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們實際上的意思是:客觀真理是不存在的。

這種想法並不新鮮。它既不是現代的,甚至也不是後現代的。很久以前,希腊詭辯派哲學家高爾吉亞(Gorgias)就很好地表達了這個觀點,他說「什麼都不存在,即使存在,其本質也無法被理解,即使可以理解,也無法將這種理解傳達給另一個人」。

從那時起,我們的後現代主義朋友們就沒有前進一步。他們只是以笨拙和不連貫的方式重復高爾吉亞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以令人欽佩的清晰度表達的觀點。

資產階級學者把他們的無知從拉丁文翻譯成希腊文,稱之為不可知論,其意思卻恰恰相同:沒有知識這種東西。但馬克思主義者反對這種空洞的懷疑主義,這種懷疑主義試圖在虛假的 「客觀性」的外表下掩蓋其空洞性。

事實上,根據定義,主觀唯心主義絕對沒有任何客觀性,它將整個宇宙還原為一個神秘的自我,使所有現實服從於它的主觀任性。

歷史學家能是客觀的嗎?

無論歷史學家多麼希望做到冷靜和「實事求是」,都不可能避免對所描述的事件有某種看法。聲稱不這樣做就是企圖欺騙讀者。但是,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一直試圖躲在所謂客觀性的虛偽面孔後面,這並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在每一種情況下,他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維護現有社會秩序及其價值觀的指導。

要證明這一論斷,只需看一眼他們近年來產出的為了「證明」布爾什維克革命在最好的情況下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在最壞的情況下是對人類的犯罪的學術垃圾山就可以了。

幾乎沒有必要再指出的是,這些「科學性的」著作只不過是粗俗的宣傳,充滿了最明目張膽的謊言和歪曲,其唯一的意圖是,引用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的話(指當代歷史學家對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類似誹謗),將十月革命埋葬在「一座死狗屍山下」。

當馬克思主義者審視社會時不會假裝中立,我們會公開支持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的事業。而且黨性一點也不會排除科學的客觀性。一個參與精細手術的外科醫生也致力於拯救病人的生命。他對結果遠非「中立」。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能極其謹慎地區分有機體的不同層次。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將始終努力獲得對社會進程的最科學的精確分析,以便成功地影響階級鬥爭的結果。但是,我們在這裡處理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事實。「一個接一個的事實」,而這些事實沒有比一袋土豆更多的必要聯系,而是尋求從中引出其中的一般過程,並對其進行解釋。

正如黑格爾在另一部作品中所說「事實上,在每一種情況下,應該預設擁有學習科學的人的思想的是對理性洞察力的願望,而不是積累一堆單純的獲得物的野心。」 [2]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歷史的演變和方向一直是——而且現在也是——由歷代社會階級按照自己的利益塑造社會的鬥爭,以及由此產生的階級間的衝突所決定的。

黑格爾的這些智慧之語是對那些聲稱歷史無法被理解的人的一個非常恰當的回答。//圖片來源:公共領域黑格爾的這些智慧之語是對那些聲稱歷史無法被理解的人的一個非常恰當的回答。//圖片來源:公共領域

國家與階級鬥爭

國家問題對馬克思主義者來說一直是一個基本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的一些最重要的文獻中占據中心位置,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財產和國家的起源》和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波拿巴主義的理論在區分在階級鬥爭過程中興起和衰落的各種政治制度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至關重要的是,它使我們能夠理解我們正在進入的動蕩時期,正如本·格里尼基(Ben Gliniecki)在他的文章《煽動者和獨裁者:什麼是波拿巴主義?》一文中所論述的那樣。因此,我們毫不歉意地選擇這一主題作為本期的中心議題。

恩格斯解釋說,在所有正常時期,國家都是由統治階級控制的階級壓迫工具,但歷史記錄表明,在一些特殊時期,階級鬥爭會陷入僵局,以至於國家機器凌駕於爭鬥各方之上,用刀劍在不同階級之間建立平衡。

這種階級統治形式被馬克思主義者稱為波拿巴主義(Bonapartism),是基於對法國拿破崙·波拿巴政權的歷史類比。但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我在關於羅馬的書中簡要概述了羅馬共和國的興衰、奴隸制經濟的興起、自由農民的衰落以及在這片肥沃土壤上產生的凱撒主義現像。

盡管凱撒主義和波拿巴主義基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和階級關系,因而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也表現出非常驚人的相似之處。  因此,馬克思將凱撒主義視為波拿巴主義的早期先驅是非常有道理的,托洛茨基有時將這兩個詞互換使用,這可以在他的《波拿巴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中看到。

馬克思將愷撒主義視為波拿巴主義的早期先驅是非常有道理的。//圖片來源:公共領域馬克思將凱撒主義視為波拿巴主義的早期先驅是非常有道理的。//圖片來源:公共領域

歷史中的個人

馬克思主義者反對對歷史的「偉人」解釋,這種解釋將驅動歷史的源動力置於某些個體的思想和行動中,但有必要強調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從未否認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在《共產黨宣言》出版前前寫的《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解釋道:

「「歷史」並不是把人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3]

但是,如果說男人和女人不是盲目的歷史力量的傀儡,那麼他們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人,他們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受經濟發展水平、科學和技術所強加的現有條件的影響。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馬克思解釋道: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4]

馬克思主義所要做的是解釋個人作為特定社會的一部分,服從於一定的客觀規律,並最終作為特定階級利益的代表的作用。思想沒有獨立的存在,也沒有自己的歷史發展。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5]

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受到社會關系的制約,社會關系的發展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的,歸根結底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編織成了一張復雜的網,往往難以看清。研究這些關系正是構成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的基礎。

自由意志

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躲在所謂的「公正性」和「學術嚴謹性」背後攻擊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極好例子是2021年出版的一本名為《萬物黎明》的書,這本書聲稱提供了「新的歷史科學觀」。這個主張可真是宏大!但翻開書的前幾頁,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句古希腊諺語:

「一座山要分娩了,宙斯很害怕,可它生下了一只老鼠」。

很顯然,這門「新歷史科學」摒棄了所有關於歷史發展的進化論方法,並攻擊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相反,社會關系的秩序是「基於他們對社會的適當秩序的概念」:換句話說,由社會的「自由」選擇來決定所有的問題和思想。

這一切都很好,但有一點除外。正如喬爾·伯格曼(Joel Bergman)在他的文章《我們如何才能自由?——對《萬物黎明》的馬克思主義批判》一文中解釋的那樣,《萬物的曙光》的作者無法解釋任何事情,甚至無法回答他們在書的開頭提出的問題,因為他們把他們需要解釋的事情作為調查的起點,拒絕思想之外的物質因素的決定性作用。

他們忠實地追隨後現代主義的時尚,試圖用單一的例外來推翻既定的事實,比如農業在階級社會和國家崛起中的作用。即便如此,他們的 “例外 “要不被證明是對事實的歪曲,要不甚至強化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人類思想中最根深蒂固的偏見之一就是自由意志的觀念——即我們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很久以前就解釋說,個人的行為並不是自由意志的產物,而是反映了強大的無意識力量,而個人對此一無所知,也無法控制。

同樣,歷史的參與者可能並不總會意識到制約其行動並對其範圍施加嚴格限制的客觀過程。他們不一定意識到推動他們的真正力量,而是試圖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將其合理化,但這些力量是存在的,並且在現實世界中有其基礎。

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中,克倫威爾和他所領導的清教徒堅信,他們是在為天國在人間的勝利而戰。然而,後來的歷史表明,他們真正要做的是推翻一種已經超越了其歷史目的的社會形式,從而為勝利掃清道路,他不是為天國的勝利掃清道路,而是為貪婪的資產階級的勝利掃清道路。

同樣,在18世紀,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和法國大革命的領袖們在理性的旗幟下與封建君主制進行了鬥爭,但在自由、平等和博愛的口號背後,隱藏著法國資產階級那譏誚的利益動機,他們在反對舊政權的革命鬥爭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只是伺機攫取勝利果實。

克倫威爾和他所領導的清教徒堅信,他們是在為天國在人間的勝利而戰。//圖片來源:公共領域克倫威爾和他所領導的清教徒堅信,他們是在為天國在人間的勝利而戰。//圖片來源:公共領域

在這兩種情況下,革命者都受到了未來願景的鼓舞。他們真誠地相信自己為之奮鬥的目標。但是,他們實現其宣稱目標的能力與生產力的現有發展狀況背道而馳,而生產力的現有發展狀況必然導致——也只能導致資本主義經濟的勝利和鞏固。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十九世紀法國傑出作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的長篇系列小說《人間喜劇》是偉大文學作品如何具有革命意義的一個有趣例子。本·庫里(Ben Curry)的文章《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革命辯證法》的主題就是這一重要問題。

巴爾扎克是馬克思最喜愛的作家之一,他被認為是現實主義文學流派之父,他明確尋求對世界上所有「社會物種」進行完整、鮮活的再現。

自相矛盾的是,巴爾扎克在自己的政治主張中是一個保守的反動派。但他勇敢誠實,絕對忠實於歷史真相和現實主義,因此他的作品出色地揭露了舊貴族的腐朽和墮落,以及恢復舊制度的那近乎為零的可能性。

他還描繪了此時正在發展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殘酷本質。因此,他筆下最受歡迎的人物是共和主義者和革命者。

此時的法國工人階級還很分散,只是剛剛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因此,除了作為城市貧民的一部分,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並沒有出現工人階級的身影。但這一事實絲毫不影響這些作品的巨大價值,它們不僅是偉大的文學作品,也是對過去的真實記錄。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展現了1815年至1848年法國社會的全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用恩格斯的話說 「這裡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國歷史…多麼了不起的勇氣!在他的富有詩意的裁判中有多麼了不起的革命辯證法!」[6]

在我們這個時代,有幾部小說也可以這樣說。我想到了古巴傑出小說家萊昂納多·帕杜拉的《愛犬之人》,他對托洛茨基最後的歲月及其被暗殺進行了引人入勝的描述;我還想到了已故的戈爾-維達爾關於大革命後美國歷史的一系列精彩小說,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林肯》。

毫無疑問,還有其他值得尊敬的例外情況。但總的來說,在這資本主義衰老腐朽的時代,資產階級顯然無法達到巴爾扎克或狄更斯的高度,更不用說但丁或莎士比亞了。我們必須等待一個新的社會將我們從經濟上和社會上,還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奴役中解放出來,。

完筆於倫敦,2023年5月26日

《火花》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MT)的台灣網站。我們是一個為世界各地社會主義革命奮鬥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組織。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並有興趣加入我們,可以填寫「加入我們」的表格,致信marxist.tw@gmail.com,或私訊「火花-台灣革命社會主義」臉頁,謝謝!

注釋

[1] G W F Hegel,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Philosophical Scien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pg 42

[2] G W F Hegel,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Dover Publications, 2004, pg 8

[3] 馬克思和恩格斯,中文版全集,第二卷,《神聖家族》,第六章,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02/007.htm

[4]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一章,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1851-1852/01.htm

[5] 馬克思和恩格斯,中文版全集,第三卷,《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一卷,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03/003.htm

[6] 恩格斯,中文版全集,第三十六卷,「致勞拉·拉法格」,1883年12月13日,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engels/36/042.ht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