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資本主義如何發展的一個經典觀點是,在封建社會中出現了由商人、銀行家、以及早期工業家所組成的階級,也就是資產階級,而為了使這個階級能發展出它所有的潛能,就需要一場資產階級革命來打破由土地封建貴族所設下的重重限制。在法國與英國,事情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發展的,但在日本卻不是如此。
無條件基本收入,意指政府對所有公民給予無條件限制的一定款項,最近已經成為在主流經濟討論中受到注目,左派和右派各有擁護這一方案的人物,他們認為無條件基本收入可以解決危機纏身的資本主義體制所產生的各種社會弊病。(按:本文原文於2017年2月9日發表在英國《社會主義呼喚報》上,但現今此一話題仍然相當受到矚目,《保衛馬克思主義》網站中文翻譯團隊也因此選擇現在發表翻譯。)
1924年1月21日,蘇聯領導人、共產國際領導人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因長期疾病而逝世,終年53歲。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他的一生經歷了深刻的動盪、危機和變革,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17年俄國革命。他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革命家,是一個改變了20世紀歷史進程的巨人。(按:本文原寫於2004年。譯者:洪磊)
列寧的著作《怎麼辦? 》是關於建立革命黨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而這本書也是改良派和學者們批評最多的文本。
(按:本文原文刊載於《第四國際》第一卷第七期(1940年12月,pp.191-195),後收入托洛茨基論西班牙革命的文集《西班牙革命:1931-1939》。後經紅色鐮刀翻譯和若羽、張兄校譯並刊登至《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繁體版《火花》成員轉換,再校後轉發。)
九十年前,也就是1924年1月21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俄國社會主義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死於之前刺客的子彈所造成的動脈硬化症。從那時起,就有一場持續的誹謗他的名字和歪曲他的思想的運動,這當中有資產階級歷史學家和辯護者,以及各種改良派、自由派和各種無政府主義者。他們的任務是為了銀行家和資本家的「民主」統治而詆毀列寧、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
世界正在面臨一場巨大的災難。百萬人的生命正在處於危險之中。即使在擁有先進醫療系統的富裕國家中,抗疫形勢也已經惡化到了崩潰的邊緣,而貧困國家面對的更是難以想像的噩夢。(按: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在以下聲明中解釋了,為何資本主義在應對新冠狀病毒時遭遇了完敗,並且將威脅上百萬人的生命。在這樣的情況下,折衷方法和對現行制度的修修補補是徒勞的。只有重大的措施才能夠避免即將到來的災難。譯者:Kostya、 Estherlia、 Sycamore、 Lou)
(按:本文是泰德.格蘭特於1971年12月31日在英國《戰鬥報》(Militant)上發表的文章,藉由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武裝衝突來顯示聯合國本身的無能,以及各個世界強權背後的策略。)
以下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數年前出版的一系列馬克思主義學習指南中的第一本,旨在提供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念的基本解釋,並提供延伸閱讀的指南和要點,以便有志之士組織關於這些思想的讀書討論會。這個學習指南從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
(按:本文為泰德.格蘭特於1970年發表的文章,原文標題可亦可直譯為《國際(革命)組織的綱領》,旨在評估第四國際自托洛茨基逝世以來的種種政治經驗、錯誤、腐化。以格蘭特為首的英國「戰鬥趨勢」在第四國際於1963年重新整合時成為正式英國支部,但卻始終保持他們對國際領導的政治批判,最後於1965年被第四國際領導單方面宣布與另一團體國際社(International Group)同為第四國際在英國同情組織而淡出,最後脫離第四國際,自立門戶。文中的各項申論遂成為日後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