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史達林/毛主義

從解放到刑罪化:1934年後斯大林對同性戀的迫害

1934年3月,斯大林在全蘇聯範圍內,再次將同性戀刑罪化。此後任何牽涉到同性性行為的人,都將被判處三至五年徒刑。然而,在俄國革命的初期,同性戀已被合法化,雖然1934年後共產黨的官方文獻中,對此鮮有提及。今天的斯大林主義者,那些崇拜其政權的人,需要對此作出解釋。(譯者:阿椎)

毛澤東的《反對自由主義》,真的能反對自由主義嗎?

馬克思主義者們認同1949年中國革命所帶來的各種重大成就。這也毫不意外地讓毛澤東所喊出的一些口號在世界各地產生共鳴,並吸引了尤其在中蘇交惡後,尋求官僚化蘇聯以外社會主義體制的革命志士們。然而,所謂的毛澤東思想,仍然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著必須要澄清的重要政治分歧。

《論中國革命》(The Chinese Revolution)

(按:本文原名為《斯大林主義中共的土地計劃贏得農民支持,蔣介石嚴防士兵逃跑》(Stalinist Land Programme Wins Peasants—Chiang’s Conscripts Roped to Prevent Escape),是格蘭特於1949年1月在《社會主義呼喚報》第66刊上發表的文章,清楚地預測到了中共奪權後,將會建立的極權官僚計劃經濟體制,以及日後中蘇交惡的社會基礎。本文收錄於由Wellred出版社發行的泰德.格蘭特選集《不間斷的傳承》內。)

中國:通向資本主義的新長征

從馬克思主義的視角來看,1949年的中國革命雖然具有官僚主義變質性,但仍然是繼蘇聯革命之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消滅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可是現在,資本主義正充斥著中國。這是如何發生的?(注:文件原稿寫於2006年4月,在同年7月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全球大會上經討論和投票通過。)

托洛茨基的《史達林評傳》:一部馬克思主義的傑作

1940年8月20日,一名斯大林的特務在手無寸鐵的托洛茨基背後將一支冰叉砸入了他的後腦,殘暴地結束了他的生命。他當時正在撰寫的《斯大林評傳》下半部則是他眾多未完成的作品之一。這本著作在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獨特性,在於它不僅從劃時代的社會和經濟轉型角度,也從一個重要歷史劇目中各個主人公的個體心理角度來嘗試解釋二十世紀最具決定性的事件。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