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月3日,列昂·托洛茨基在莫斯科的紅場俱樂部發表了題為《論文化》的演講。隨後,他將這次演講和他發表的其他演講整理成以下文章,並在同年稍後首次發表在《紅壤》上。以下發表的是布萊恩·皮爾斯(Brian Pearce)的英文譯文,該譯文首次發表於1962年秋季的《勞動評論》。 在這篇精彩而深刻的文章中,托洛斯基闡述了科技發展與人類文化發展之間的關係。他接著探討了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並為試圖在孤立和落後的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基礎的蘇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以下為托洛茨寫於1930年對當時印度的革命情勢做出的階級分析,為印度革命指明了其任務與危險。
本文原文寫於1934年7月15日。摘自《新國際》第1卷第2期,1934年8月
托洛茨基於1923年4月發表的這篇重要文獻,進一步發展了革命家該如何以唯物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世界局勢。
本文全文題為《資本主義的垂死痛苦與第四國際的任務》,是托洛茨基於1938年第四國際成立大會起草的綱領性文件。他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手法在這篇文章中展示革命家能夠如何透過過渡手法來將最革命的理念連接於一般工人群眾。
托洛茨基在蘇聯無線電之友協會第一次全聯邦代表大會上的這篇講話中,再次強調了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性。這份演說充分展現了他對社會主義革命與科學和知識思想進步之間辯證關系的深刻認識,以及無限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按:本文收錄於托洛茨基《共產國際首五年》文集英文版第一卷,發表時間不詳,但被文集編者至於「共產國際第二至第三代表大會之間」下。)
(按:以下這封信寫於1920年8月,在共產國際第二和第三次代表大會之間。托洛茨基當時竭力地幫助法國共產黨爭取法國工運內具有革命意識的無政府工團主義人士。本文收錄於《共產國際首五年》(First Five Year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文集。以下譯文由英譯版轉譯成中文。)
(按:本文原文完稿於1935年10月22日,並於1936年1月4日發表在《新激進份子》第一卷,第2號,第3頁。其中,托洛茨基分析了宗派主義和中派主義趨勢在革命運動中的作用。譯者:k2e4z7x9)
(譯者按:本文是托洛茨基在1923年5月15日於《真理報》上發表的文章。譯者根據英語馬克思主義文庫上的英語譯本翻譯。英語版亦收錄於托洛茨基《論日常生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