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黑格爾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於250 年前的 1770 年 8 月 27 日出生在德國斯圖加特市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黑格爾是一位具有百科全書式頭腦的傑出天才,他徹底改變了他所投身的每一個領域。黑格爾思想的影響不可低估,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我們欠他一筆不可估量的賬。
在《資本論》第二德文版後記中,馬克思寫道:
「正當我寫《資本論》第一卷時,憤懣的、自負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國知識界發號施令的模仿者們【畢華納、杜林之輩】,卻已高興地像萊辛時代大膽的摩西·門德爾森對待斯賓諾莎那樣對待黑格爾,即把他當作一條「死狗」了。因此,我要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並且在關於價值理論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賣弄起黑格爾特有的表達方式。辯證法在黑格爾手中神秘化了,但這決不妨礙他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了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在他那裡,辯證法倒立著。必須把它倒過來,才便於發現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
然而,在今天的所謂大學哲學中,黑格爾仍然被當作「死狗」對待,他的思想一再地被罪惡的歪曲,用以證明流行當今的後現代主義趨勢的正當性。實際上,黑格爾早就已經推翻了當今後現代主義的主要論點,早在後現代主義開始代表資產階級哲學思想的極端墮落之前。這一點才是當今官方的學術話語對黑格爾的觀點(或公開或變相)敵視的主要原因。我們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我們的任務是捍衛辯證法,用他的理論,應對這些江湖騙子的攻擊,捍衛黑格爾思想的真正內核。
福柯、德里達、德勒茲和鮑德里亞等後現代主義者譴責「客觀性」和他們所謂的「元敘事」或「普遍性」:即一些概括性的,總體性的概念。相反,他們描繪了一個「差異」的世界——即一個原子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偶然性」凌駕於「必然性」之上。科學思想被認為不過是「權力」主宰話語的一部分,因此使知識成為了壓迫的源泉。這種極端片面的做法,實質上是把主觀主義和折中主義上升為了一種原則,來否定科學的、系統的方法。當然,這一切都隱藏在厚得難以摧毀的天書措辭之後,它們令人費解、故意矛盾,結果就是構成了一種極其膚淺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觀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成立的,主觀的判斷可以為任何的想法提供充分的依據。
另一方面,黑格爾強烈反對任何一種思緒上的懶惰、輕率和膚淺:
「因此,通常熟悉的東西,正是因為它是熟悉的,所以不被理解。這是最常見的自欺欺人,就像對他人的欺騙一樣,在認識某事時將其預設為已知的事物,並為此而同意它。」——(《精神現像學》(The Phenomemology of Sprit),黑格爾——我們的翻譯)
正如黑格爾所說,假設任何事情的已知,並不能導致任何更高形式的知識。他說,獲得真正知識所必需的是拋開所有偏見,踏上「漫長而艱苦的旅程」,「深入並滲透」被考察的主題; 「臣服於它」,以發現支配自然、人類社會和意識思想的潛在規律。這種為理性洞察而進行的細致而系統的鬥爭是黑格爾的指導原則,貫穿於他的所有著作中。這就是他與眾不同的地方,並使他高聳於當今所有官方哲學之上。正是在這裡,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後現代主義者與黑格爾分道揚鑣,變得不可調和地反對他的思想。
舊的和新的觀點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一位 250 歲哲學家的思想?這些「舊」的理論能否滿足學術界對「新思想」的痴迷,以及學術界與過去徹底決裂的渴望?
後現代主義者告訴我們,自然界或人類歷史上沒有「進步」這回事。從早期人類在洞穴壁上作畫,到畢加索和達芬奇的傑作,沒有什麼是從根本上得到發展或進步的。從荷馬到莎士比亞,從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到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沒有根本的發展——只有差異。因此,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並不代表人類向前邁出任何根本性的一步,而只是「論述」的偶然變化。後現代主義者的荒謬主張,即進步是我們想像的產物,當我們將其具體化的那時就土崩瓦解了。但這些女士們或者先生們根本不介意,因為他們的想法並不意味著在現實世界中有任何具體應用。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我們並不聲稱自己是特殊的,或者說是發現了數十萬年來無人發現的難以捉摸的神奇公式。我們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人類歷史上經驗的累積。從托洛茨基、列寧、馬克思和恩格斯到黑格爾,再到啟蒙運動中的法國唯物主義者,再到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赫拉克利特和所有古希腊哲學家,我們自豪地將自己置於一長串思想家的末尾。在每個階段,這些巨人都代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為新的進步奠定了知識基礎。
黑格爾也有類似的觀點。他反對徹底否定以前的想法。他並不認為科學思想史是隨機的人產生的隨意思想之一,而是人類和人類文化發展的一般過程的反映,這些過程是受從低級思維形式到高級思維形式的特定法則所支配的。
在發展的每個階段,新思想在發展我們對世界和對我們在其中的位置的理解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每一次進步也在其中蘊含著導致哲學本身覆滅的種子,隨後被新的思想流派否定。
在歷史的某個時刻,每一個正確的想法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不再正確,必須被更正確的東西所取代。或者,正如黑格爾所解釋的那樣,一切作為理性出現的事物都因其自身的內在矛盾而注定要成為非理性的,並在以後的階段消亡。但古老的哲學並沒有永遠消失。它的精髓保留在取而代之的新思想流派中。
例如,畢達哥拉斯學派以其在數學領域的成果而聞名。該學派認為數字和數學構成了世界的真實存在,因此詳盡地研究了數字之間的關系。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是一種宗教崇拜。它的成員生活在非常嚴格的規則之下,必須遵守嚴格的儀式,例如,不允許吃肉或豆類。他們也是最早相信靈魂輪回和死後生命的思想流派之一。事實上,畢達哥拉斯學派可以說是哲學唯心主義的奠基者之一。唯心主義認為思想是我們世界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物質現實只是這些思想的反映。所有宗教都屬於這一類,所有唯心主義最終都會導致某種宗教思想。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瓦解是必然的。它晦澀而神秘的儀式和儀式早已被遺忘。然而,幾乎所有在校的學生都被教導過他們在數學領域的一些傑出發現。事實上,這些唯心主義哲學的奠基人可以說也是最早系統地研究數量和數值關系的思想家。但是,這種宗教崇拜本身對數量的這種系統處理——正如思想史上的新進展經常發生的那樣——被誇大、扭曲並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但一旦剝離了它的片面性和神秘性,它就會成為科學和人類知識各個領域的基石。
我們上面概述的過程貫穿了整個哲學史。隨著一組思想的衰落,另一組思想的取而代之,偶然的和非本質的方面被丟棄,而舊的真正本質被保留並吸收到新的中。至少在一般情況下,這是過程的的概要。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個不間斷的向上發展的曲線。一段時間的進步之後可能會出現暫時的下降,這是為進一步前進鋪平道路所必需的。古希腊哲學充滿了輝煌的發現,其中最重要發現的是辯證法:也就是說,將世界視為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在其內在矛盾的驅使下不斷變化。但考慮到當時的技術和科學知識,這種先進的學說不適用於人類面臨的任務。因此,它就被遺忘了。幾個世紀以來,正是希腊哲學的保守唯心主義方面構成了歐洲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基石。這些哲學家采用了形而上學的方法替代辯證法,將世界視為固定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實體的嚴格集合。但是,雖然這是明顯的的退步,但卻是必要的退步。正如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闡述的那樣:
「黑格爾稱之為‘形而上學’的舊的調查和思考方法,它更願意調查既定的、固定的和穩定的事物,這種方法的遺跡仍然強烈地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中,在當時有大量的歷史理由。在檢查過程之前,必須先檢查事物。人們必須首先知道一件特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才能觀察到它正在經歷的變化。自然科學就是這種情況。舊的形而上學將事物視為完成的對像,它起源於一門將死的和活的事物作為完成的對像進行研究的自然科學。但是,當這項研究進展到可以向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即進一步系統地研究這些事物在自然界本身所經歷的變化,哲學領域中舊形而上學的最後時刻也就來臨了。事實上,雖然直到上個世紀末的自然科學主要是一門收集科學,一門成品科學,但在我們這個世紀,它本質上是一門系統科學,一門過程科學,這些科學的起源和發展事物以及將所有這些自然過程結合成一個偉大整體的相互聯系。生理學,研究植物和動物有機體中發生的過程;胚胎學,研究個體有機體從胚芽到成熟的發育過程;研究地球表面逐漸形成的地質學——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這個世紀的產物。」
黑格爾使辯證法在哲學中恢復了應有的地位。他沒有任何自負、任何意圖要成為超脫的原創者,不同於我們這些後現代主義朋友們所渴望的。他通過批判所有以前的哲學觀點,將它們的真正本質與它們偶然和誇大的方面分離,由此來發展他的觀念。因此,他的學說一方面是與過去觀點的革命性決裂,但同時又保留了先前思想流派的大部分偉大進步。
如果我們這樣看哲學史,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不同哲學的隨機興衰,而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思想形式的永無止境的過程,它逐漸加深了我們對支配我們世界的規律的認識。我們那些反對這個觀點的後現代主義朋友們十分有幸:它們沒意識到他們自己正在重復比黑格爾更古老的想法。他們的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可以追溯到整個哲學史中,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詭辯派和其他相對主義學派——需要額外說明的是,詭辯派是革命性的和獨創性的。他們的相對主義強調世界的多面性和希腊階級社會的虛偽。然而,後現代主義的相對主義是徹頭徹尾的粗糙和反動的,完全駁斥客觀現實,捍衛如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等資產階級思想中最墮落的部分。這些思想所代表的是人類思想的衰落趨勢,反映的不是一般進步的終結,而是階級社會內部進步的終結。
以完全割裂的方式來談論新舊觀念之別是無用的。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因其自身的內在矛盾而滅亡,並讓位於更高層次的新的現像。然而,所有新事物的本質都帶有舊事物。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辯證法,而且貫穿於一切發展中。
「平庸者的思想越是認為真假之間的對立是固定的,就越習慣於期望任何哲學體系的一致性或矛盾性,並且任何解釋性陳述中,它也只能看到這個體系中非此即彼的原因。它不認為各類哲學體系的多樣性是真理的漸進演化;相反,它只看到這種多樣性的矛盾。花苞在花開時消失,我們可以說是前者被後者駁倒了;同樣的,當果實出現時,花朵可能被解釋為植物存在的虛假形式,因為果實的真實性質取代了花朵的。這些階段不僅有區別;他們互相取代,因為彼此不相容。但是它們自身內在性質的不斷活動,使它們同時成為一個有機統一體的不同時刻,它們不僅彼此不矛盾,而且其中一個與另一個同樣必要;所有時刻的這種同等必要性單獨構成了整體的生命。但是按照人們的習慣,哲學體系之間的矛盾往往不是這樣認識的;另一方面,察覺到矛盾的頭腦通常不知道如何減輕矛盾、或使其擺脫片面性,也不知道在看似矛盾和內在對立的事物中存在相互必要的時刻。」 —— (《精神現像學》, 黑格爾)
二元論、一元論與黑格爾的哲學革命
在人類社會和人類思想從低級到高級的總體發展過程中,沒有一個階段是永恆的。而如此觀點革命性含義是顯而易見的。但黑格爾從未明確得出這些結論。盡管他確實同情法國大革命,但在政治上他卻是普魯士國家的保守派和狂熱支持者。但問題是:如果他是一個保守派,他怎麼能發展出這樣的革命原則呢?並且:如果他發展了這樣的革命原則,為什麼他在政治上仍然是一個保守派?
在他那個時代,在發展他的思想的過程中,黑格爾正在與他那個時代的一些流行哲學傾向的弱點進行鬥爭。一方面,他與理性主義者作鬥爭,例如勒內·笛卡爾,他有一句著名的術語「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的思想是革命性的,因為這些觀點大膽地把矛頭對准了了天主教會的地位和其對歐洲社會的束縛。笛卡爾沒有接受反動神職人員的專斷命令,而是向他們提出挑戰,為自己的立場辯護。他無情地攻擊現狀,要求包括上帝在內的一切事物向人類的理性低頭。然而,笛卡爾的主張也有缺陷的一面,即真正的真理只能通過演繹推理來獲得,其證據在於人類的直覺,而不是客觀世界或物質現實。
另一方面,黑格爾則把矛頭對准了了經驗主義學派,大衛·休謨等人認為直接經驗和感官是唯一真正的知識來源。對於經驗主義者來說,歸根結底,知識只是事實的積累,不能被人類意識概括、理性地對待或處理。
伊曼努爾·康德是緊接黑格爾之前的思想家,他腳踏兩大陣營。在一眾思想家中,康德在宇宙學領域做出了一系列輝煌的發現。然而,他最重要的貢獻是他人為地統一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陣營的失敗嘗試。康德將哲學二元論理論化,認為思想世界和物質世界都存在,但它們彼此獨立存在。
康德認為,物質世界存在於人類意識之外,獨立於人類意識之外。但是,由於人類個體的主觀性,我們無法完全了解這個世界的事物。雖然我們可以從表面上觀察世界,但用他的話說,我們永遠無法理解自在之物(或物自體)。因此,知識和真理不是通過對世界的研究而獲得的,而是通過一系列先驗觀念——數量、質量、必然性、矛盾等範疇的幫助而獲得的。正是在這些範疇的幫助下,我們才能感知外部世界。但這些先驗的觀念從何而來,又是如何植入人心的,康德無法解釋。
與黑格爾主義相對的康德主義在今天的資產階級學術界十分流行。事實上,康德學術界現在正試圖擴展到黑格爾思想,歪曲黑格爾聲稱他代表了康德的直接延續。著名的黑格爾學者,如特里·平卡德(Terry Pinkard)和羅伯特·B·皮平(Robert B. Pippin),試圖斷言黑格爾與康德的觀點並無太大區別。
例如,名聲遠揚的劍橋大學黑格爾《邏輯科學》新譯本中,始終將德語單詞 Denken 和 Denkend(意為「思想」)翻譯為 Discourse 和 Discoursive(話語)。這是對黑格爾思想的公然歪曲,違反了所有翻譯規範。這種試圖把後現代主義的主觀主義偷偷帶進黑格爾一種犯罪的行徑。為了為這一行徑辯護,譯者喬治·迪喬瓦尼 (George Di Giovanni)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擅自斷言:「邏輯學的主題不是‘自在之物’或其現像表現,無論人們是否將其‘自在’視為一種物質或作為自由,而是話語本身。」——(《邏輯科學》,劍橋黑格爾譯本,黑格爾——我們的重點)
上述引文中的「話語」,本質上是指人類文化。這種形式的主觀主義與康德的主觀主義的唯一區別在於,迪喬瓦尼(繼福柯、德里達和最近的後現代主義者之後)通過廣泛傳播主觀主義,他已經「集體化」了主觀主義。也就是說,人類無法理解自在之物;但是,將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限制到一個為由人類思維來(無論是多少人的思想)定義的地步,就是康德主義走向絕路的基礎。迪喬瓦尼將黑格爾的邏輯學強加給康德主義的緊身衣。但是脫離現實性和客觀性,黑格爾的邏輯範疇與康德的先驗範疇沒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對這一觀念的批判正是黑格爾的主要成就之一。他對康德的思想和所有形式的二元論進行了毀滅性的批判:
「思想與事物的分離主要是批判哲學【康德的哲學——作者】的功勞,這一觀念與以往所有時代的信念背道而馳,即它們的一致是理所當然的。它們之間的對立是現代哲學賴以運轉的樞紐。與此同時,人的本能信仰揭穿了它。在平常生活中,我們反思,但不特別提醒自己這是達到真理的過程;我們毫不猶豫地思考,堅信思想與事物一致。而這種信念在當下成了最重要的。它標志著這個時代的病態,我們看到這種信念采用了一種令人絕望的信條,即我們的知識只是純主觀的,而我們無法超越這種主觀。然而,正確地理解,真理是客觀的,並且真理應該如此規範每個人的信念。當個人的信念不符合這一規範時,那麼它就該標為謬誤。相反,現代觀點非常重視信念這一微小事實,並認為被說服本身就夠了,無論我們這種信念的負擔為何物——即我們並沒有一個衡量其真實性的標准。 」 (《邏輯百科全書》,黑格爾)
如果思維無法如實感知現實,如果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無法證明存在於我們的心理表現之外或與我們所經歷的一樣,那麼我們如何確定任何事物或任何其他人的存在?康德沒有寫他自己的思想,而是寫一般的思想和思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客觀現實的本質是人類無法企及的,那麼他也永遠無法理解這種「自在」的心靈。更重要的是,當康德無法確定外面的世界是否可以理解他的想法時,他為什麼還要費心寫作和進行哲學思考呢?這是所有唯心主義的根本缺陷,它無法解釋思想世界如何與物質世界聯系在一起。
康德真正做的是將二元論推向其邏輯極限,並在此過程中暴露其缺陷。通過這一點,他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今天的後現代主義者,後者在拼命尋找新思想的過程中不斷走入同樣的、屢屢踏破的主觀主義死胡同。但黑格爾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對康德和理性主義哲學家的批評成為了發展辯證邏輯的基石。
哲學——尤其是邏輯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它思考思想,不只是普通的思想,而是科學的思想。但是在這種科學中誰能證明任何事情是對是錯呢?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想像中為自己的邏輯提交證明。只要哲學還停留在「純思維」和「直覺」的範圍內,它的發展就會受到嚴格的限制。這從康德關於「亞里士多德已經解釋關於邏輯中一切的「主張可以反映出來。
當然,他指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它基於所謂的同一律,概括為A=A的概念。簡而言之,這意味著一切都等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遇到它們時,我們很容易認出字母 A 或任何其他熟悉的現像。但正如黑格爾指出的那樣,抽像的 A 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在顯微鏡下觀察它們,沒有兩個 A 是相同的。
你可以說 A 代表一個東西,比如一只狗。但是沒有兩只狗是完全相似的。有不同的犬種,不同的性別和每只狗之間的無窮無盡的差異。同時,每只狗都處於不斷成長、變化和進化的過程中。所以為了維持同一性法則,我們不得不說狗在時空之外等於它自己。但這是一個完全空洞的陳述,沒有告訴我們任何信息。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按照這個經驗法則來操作:狗就是狗。但是,將任何科學探究限制在這種邏輯上是沒有希望的……
然而,只要理性主義者,以及他們的康德,想要將意識和思維限制在客觀性之外,並在本質上脫離物質世界,就不可能實現更高形式的邏輯。其所討論的時期正是 16 世紀到 18 世紀,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當時整個世界都處於動蕩不安之中。然而,哲學卻自己和這個新的知識世界之間築起了一堵牆。
抽像的主觀想法無法解釋現實世界的不斷變化和流動。一般的、抽像的概念,在其發展過程中看不到,與事實和細節無關,是無用且膚淺的。他們可以代表任何你想要的意思。所需要做的是打破哲學和物質科學之間的障礙。
根據黑格爾的說法,邏輯並不是一個與科學和人類社會脫節的特殊領域,而是所有實證科學的最高形式,它賦予骨骼以血肉。然而,在物質科學領域,黑格爾遇到了以休謨為代表的經驗主義學派。經驗主義本質上認為,直接經驗是理解世界所需要的全部,即不需要理性思考或概括。黑格爾同意真理是具體的。但根據他的說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對這些事實進行分類,那麼一堆事實不會導致知識。或者,用希腊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的話來說,「眼與耳不過是野蠻人類靈魂的拙劣見證。」
歸納能力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構成了所有人類關系的基礎。事實上,正如黑格爾所指出的,「一個人無法描述一個人的意思」。為了解釋和理解最簡單的現像,我們必須歸納。每一個詞都是歸納,我們對事物的解釋越詳細,我們就越會求助於一般術語。沒有這種能力,人類社會一天都無法運轉。根據黑格爾的說法,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形成了兩個同樣抽像的立場:「……正如廣度是空的,深度也是空的」(精神現像學,黑格爾)。有意識思考的重點,就是把無數的現像整理出來,看到肉眼無法立即看到的相互聯系和關系。
這些歸納來自我們的集體經驗,在一個持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和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我們所有人對狗的一般印像並不完全符合任何真實存在的狗。但是,通過在歷史上見過無數的狗並與之互動,我們在意識中抽像出了狗的形像;一張剝離了其偶然特征的圖像,將其濃縮為狗的最基本特征。這種關於一只抽像的、普遍的狗的一般概念,以及調節它的所有規律和過程,比我們在特定時刻看到任何一只狗所形成的想法更真實。如果沒有這種關於支配我們世界的法律的一般概念,我們將無法發展任何科學——甚至是與此相關的最基本的常識。
經驗主義者通過用人類的概括性語言撰寫有關自然界一般規律的書籍,無意中承認了這一點,然後他們得出結論認為這些規律是無法實現的。這樣,他們最終會得到與理性主義者相似的結果。
今天的後現代主義,本質上是折中主義的,占據了理性主義者和經驗主義者最粗暴的立場。一方面,它從經驗主義中汲取靈感,將「差異」和「不連續性」的概念作為其指導原則,反對「同一性」和相互關聯。結果是一個由不斷加深的分離和原子化統治的、沒有基本統一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後現代主義否認任何一種理性思想體系——或者他們所謂的「宏大敘事」、「本質主義」和「普遍主義」——具有普遍適用性。當然,通過完全否定「宏大敘事」和概括思想,它提出了可以想像到的最宏大、最粗糙和最概括的籠統陳述。另一方面,後現代主義影射康德的主觀主義,否認我們能真正以主觀觀點把握現實。這只是舊二元論的更差版本。
但黑格爾正是通過摒棄二元論而支持一元論,克服了哲學的死胡同。一元論認為思想和物質現實並非彼此分離,而是構成同一個世界。黑格爾的一元論是一種絕對唯心主義,又稱客觀唯心主義。與康德和理性主義者相反,黑格爾沒有將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分開。在他看來,只有一個世界,那就是理念的世界。根據黑格爾,客觀的東西,即在自然界和思想中運行的法則,是辯證法,它通過物質現實反映自身。這不是任何人的辯證思維,而是一種絕對觀念或絕對精神的存在方式。通過哲學思考,我們可以推導出絕對法則,並據此對世界采取行動。
這種客觀唯心主義具有雙重特征。首先,這歸根結底是一種宗教觀念,黑格爾從不隱瞞這一事實:
「主觀唯心主義將意識的事實還原為一個純粹由我們自己創造的個人世界,平凡的頭腦並不是無理地反對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因為事物的真實陳述如下。我們直接意識到的事物僅僅是現像(譯者:即表層事物),不僅對我們而言,而且在它們自身的本質上也是如此;這些事物的真實和適當的情況,盡管它們是有限的,但它們的存在不是建立在它們自身上,而是建立在普遍的神聖理念上。誠然,這種對事物的看法與康德一樣是唯心主義的。但與批判哲學的主觀唯心主義不同,應稱為絕對唯心主義。然而,絕對唯心主義雖然遠遠領先於庸俗的現實主義,但絕不僅限於哲學。它是所有宗教的根源;因為宗教也相信我們所看到的現實世界,存在的總和,是由上帝創造和統治的。」 (《邏輯百科全書》,黑格爾)
其次,盡管有這種保守的宗教方面,客觀唯心主義依然使哲學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正是克服了二元論的缺點,黑格爾發展了他的辯證法。因為當黑格爾將宗教置於理性的基礎上時,他也將理性思維與經驗科學聯系起來。在純粹抽像的基礎上爭論一個想法已經不夠了,因為這個想法必須證明它在客觀世界中的有效性。現在,經驗科學的無限物質世界向哲學研究敞開了大門。邏輯和科學思維,盡管是以一種迂回的方式,找到了一個超越個人思維的地方:
「哲學的興起是由於這些對思想的渴望。它的出發點是經驗;在這個名字下包括我們的直接意識和來自它的歸納。 ……科學以經驗為基礎,對頭腦施加一種刺激,以克服其不同內容的呈現形式,並將這些內容提升到必要真理的等級。因為科學事實具有龐大集團的面貌,一件事與另一件事並排出現,就好像它們只是設定好、然後呈現的一樣——簡而言之,好像是缺乏所有本質或必要的聯系。由於這種刺激,思想被從它未實現的普遍性,從妄想的或僅僅是可能的滿足中拉出來,並被驅使著從自身出發、向前發展。一方面,這種發展單單意味著思想結合了科學的內容,包括所提交的所有細節專業。另一方面,它又使這些內容模仿了原創性、創造性思想的作用,呈現出僅由事實邏輯所決定的自由演化的那一面。」 (《邏輯百科全書》,黑格爾)
因此,黑格爾得出結論,知識不限於「未被經驗稀釋」的抽像主觀思維。規範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思維的基本規律是獨立於人類的,而通過哲學思維,人類是能夠理解這些的。然而,根據黑格爾的說法,研究這些定律的主要場所仍然在人的思想中。他的兩部關於邏輯學和現像學的著作主要關注在意識中運作的規律。當然,在現實中,這些並不是某個永恆神明的法則,而是自然法則的近似反映。
黑格爾的一元論對於將我們的主觀觀念強加於客觀世界的舊哲學方法打了致命一擊。他所要求的反而是對客觀世界進行認真的研究,以發現這裡運作的規律。這才是黑格爾真正的哲學革命,而後現代主義者試圖歪曲的恰恰是這一方面。這使黑格爾非常接近唯物主義的立場,並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引用物質世界的例子。
這不是一個固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孤立現像的世界,而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相互關聯的整體。因此,辯證法不是基於同一律或 A=A,而是基於 A 等於 A,同時又不等於 A 的概念。一切都是它自己,同時又是別的東西——或者說,一切都是矛盾的,正是這些對立面的相互滲透,推動著宇宙不斷運動變化,從低級的存在形式到高級的存在形式。
辯證法
「(純粹)存在,這一不確定的直接性,實際上是虛無,不多於虛無。」 (《邏輯科學》,黑格爾)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後現代主義對歷史和自然中主導的(去)組構原則提出了「差異」概念。換句話說,他們聲稱,範疇、階段、階段和界限的錯覺掩蓋了世界和人類社會的無限變化。同樣,我們經常聽到一切都是「微妙的」。但是,如果一切都是「細微」的,如果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類別和劃分之類的東西,那麼我們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個完全無差別的靜態世界——這與細微差別恰恰相反。黑格爾當然不反對細微差別本身。相反,他認識到滲透所有現像的無限變化和變化。但對他來說,細微差別和層次等概念恰恰是事物之間的過渡,而不是對像、概念或一般發展的消解。
他毫不費力地駁斥了他的邏輯的開篇中的後現代主義論點,該邏輯從非常簡單的純粹存在概念開始。黑格爾所說的純粹存在是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完全不確定和無差別的存在;沒有邊界,沒有特征,也沒有定義它的東西。但是,正如黑格爾所說,我們不能對這種類型的存在進行描述,因為我們所說的任何東西都會限制和定義它,因此它不再是純粹的存在。但是在這種純粹的形態中,存在的屬性與無沒有什麼不同。因此,不確定的存在變成了無。同樣,作為一個概念,如果不賦予它某種意義,就不能思考任何東西,這種意義只能是純粹存在。因此,在我們將它們固定在我們的思想中之前,這兩個概念就會相互融合。正是在這裡,在存在與虛無的統一中,我們遇到了新的生成類別:
「因此,純粹的存在和純粹的無是一回事。真理既不是存在也不是無,而是存在——沒有過去,而是已經過去——變成無,又從無變成有。但同樣真實的是,它們彼此之間並非沒有區別,相反,它們不是相同的,它們是絕對不同的,但它們又是不可分離的,不可分離的,而且每一個都立即消失在它的對立面中。因此,它們的真實性是,一種立即消失為另一種的運動:變化……」(《科學邏輯》,黑格爾)
在這個抽像的思想實驗中,黑格爾概述了辯證法的基本原理——變化和矛盾是所有真實存在的基礎。 「……在天上或地上,沒有任何事物本身不包含存在和虛無。」 (同上)
所有的現像,從邏輯上得出結論,最終都會變成它們的反面。一切都處於不間斷變化的狀態:產生和消失。一個人一出生,就開始死亡。每個被創造出來的人類細胞最終都會消失。在某個階段,我們的細胞以比它們死亡的速度慢的速度繁殖,因此人類開始了我們的衰退期,隨著死亡達到另一個關鍵階段。但我們的死亡並不是人類的終結。就像我們的出生不是它的開始。我們是我們父母的後代,他們又來自前幾代人等等。
我們可以通過人類從靈長類動物的進化到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進一步追溯這一延續。每一步,新物種都代表向前邁進了一步。絕大多數物種早已滅絕,而對環境具有更復雜適應性的新物種取而代之。但是在這裡,就像在哲學的發展中一樣,我們看到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不是通過隨機和完整的重置。新物種否定但保留了舊物種的一些重要方面。這存在於胚胎和胎兒的發育過程中,它們反映了每個特定物種之前的整個進化過程——盡管不是以直接的機械方式。
一切現像的不斷變化和興衰代表了物質存在的基本方式。這種變化不是外來強加的,而是由現像的內在矛盾驅動的。正如純粹存在不可避免地成為它的對立面一樣,死亡是生命所固有的。
這種變化不會逐漸和平地發生,而是通過相對穩定的時期,然後迅速加速。一旦身體達到某個階段,末期衰退就會加速。同樣,當胎兒在子宮中長到一定年齡時,誕生也即將到來。
社會革命也是如此。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力開始與現有的生產關系發生衝突。統治階級的利益與代表新的、更先進的生產關系的正在崛起的革命階級的利益形成鮮明對立。一旦這個過程達到臨界點,任何偶然事件都可能引發革命。
矛盾是一切發展進步的根本源泉。黑格爾解釋說:
「實現科學進步所必需的一切——努力獲得這種非常簡單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是承認消極的與積極的一樣多的邏輯原則,或者自相矛盾的東西不會自行解決、進入無效、進入抽像的虛無,但本質上只是進入對其特定內容的否定,換句話說,這樣的否定不是所有的否定,而是對解決自身的特定主題的否定,……否定……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比它的前身更高更豐富;因為它因後者的否定或對立而更加豐富,因此包含它,但也包含更多的東西,並且是自身及其對立面的統一。」 (《邏輯科學》,黑格爾)
這個過程發生在自然界和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哲學原則不可能是某些創造性天才頭腦中預先確定的圖示。我們必須在我們正在研究的對像中發現它們。正如黑格爾所敦促的那樣,我們的任務是「投身於」我們正在研究的內容,以了解其有機生命的內在規律。在此過程中,我們將發現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自我復制的模式和規律。
學術界對「宏大敘事」和「普世論」的排斥,本質上也是對自然界任何更深層次的規律性的排斥。我們被告知,這些概念是精英主義的,並且阻止我們實現我們可以想像的「烏托邦」——或者用福柯的話來說是「異托邦」。但黑格爾反對任何抽像的主觀自由。沒有必然——或規律性——就談不上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理解決定發展的規律。事實上,如果大自然沒有任何規律地任意行事,就不可能有自由。如果引力是一種隨機的力量,那麼人們將在整個太空中向各個方向飛來飛去——假設固體物質甚至還能可以形成的話!我們還能如何談論知識和經驗?同樣的規律性也必然適用於人類和人類思想。如果不是客觀規律,那麼最終規範我們行為和意圖的是什麼?如果不遵循某些獨立於人類意志而運作的法律和模式,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存在。
黑格爾認為,真正的自由不是拒絕必然性,而是理解必然性。我們越了解我們世界的規律,我們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它們造福人類。
黑格爾主義的極限
然而,問題在於,在黑格爾看來,這些規律並不是自然界的發展規律,而是絕對精神或絕對理念的發展規律——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樣,黑格爾對此只字未提。恩格斯解釋說:
「絕對概念 [,根據黑格爾,] 不僅永遠存在——不知道在哪裡——而且它也是整個現存世界的實際活生生的靈魂。它通過邏輯學中詳盡處理的所有預備階段發展成為自身。然後它通過改變為自然而‘異化’自己,在自然中,它不自覺地偽裝成自然的必然性,經歷了新的發展並最終作為人對自身的意識回歸。這種自我意識然後在歷史中以粗略的形式再次闡述自己,直到最後絕對概念在黑格爾哲學中再次完全出現。因此,根據黑格爾,自然界和歷史中明顯的辯證發展——即從低級到高級的進步運動的因果聯系,它通過所有曲折運動和暫時的倒退來確立自己——只是從永恆開始的概念自我運動的復制品(Abklatsch),沒有人知道在哪裡,但無論如何獨立於任何有思想的人腦。」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但是絕對精神——概念、理念等——在「精神」上是完全非黑格爾的元素,這些元素不是來自黑格爾的任何研究。事實上,如果你從黑格爾的作品中去掉這些「絕對」,所有的要點都會保留下來。它看起來像是房子建成後留在那裡的腳手架。黑格爾永遠無法解釋這種絕對精神如何與反映它的物質世界相吻合。因此,黑格爾的哲學為二元論的回歸留下了後門,而現在學術界正在利用這個後門來歪曲黑格爾的真實成就。
此外,從黑格爾的方法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明顯啟示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的不斷變化,以及人類對這一過程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這個過程沒有明確的目標或限制,因為正如黑格爾所說:「某物被確定為限制這一事實本身就意味著限制已經被超越了。」然而,黑格爾為歷史和人類思想設定了明確的界限和最終目標。在社會領域,這個目標就是德國國家,在哲學領域,就是黑格爾辯證法。
黑格爾對所有康德的圖式論(schematism),以及(暗示地)對古典意義上的哲學——作為一個強加於現實的獨立系統——打出了致命一擊。然而他最終卻建立了其中最大的圖式和系統。
我們如何解釋他得出這些結論的原因呢?黑格爾是一個德國的基督小資產階級。當時德國在歐洲同行中落後。30 年戰爭的破壞阻礙了德國的發展。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基礎上大踏步前進。但德國沒有革命,仍然為封建生產關系所困擾。
德國在技術、生產、國家結構和財產關系方面遠遠落後。然而,思想可以暢通無阻地跨越國界。在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激烈的哲學鬥爭的刺激下,德國知識分子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成為社會最先進的階層。但是它擺脫不了四面包圍著它的封建鄉土主義和小資產階級市儈主義的枷鎖。這就是黑格爾思想模糊性的物質基礎,使他不斷地走到唯物主義的邊緣,而從未完全跨越。黑格爾著作中所體現的唯心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一面,所體現的不是絕對精神,而是黑格爾自身的個人和社會地位。他的領域,即哲學,對黑格爾來說是歷史的動力,而他個人的哲學標志著這一過程的最終高潮。
此外,黑格爾的缺點是他先於生物學、地質學和化學等科學的重大發展,這些學科揭示了自然界各個層面上的辯證法。從某種意義上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本質上是一個絕妙的假說,但畢竟是一個假說,籠罩在神秘主義的陰影之下,無法適用於物質世界。這一根本缺陷導致了他死後不久黑格爾學派的解體。
從黑格爾到馬克思
馬克思和恩格斯必須從唯心主義的枷鎖中拯救黑格爾哲學的革命內核。在此基礎上,辯證法變成了革命行動的有力武器:
「因此,辯證法將自己還原為關於一般運動規律的科學,即是外部世界也是人類思想的——這兩套規律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在人類思想可以有意識地應用它們的範圍內,它們的表達方式不同。在自然界中,以及迄今為止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這些法則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一系列看似偶然的無休止事件中無意識地自我肯定。從而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只是現實世界辯證運動的自覺反映,黑格爾的辯證法就這樣被顛倒過來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把它倒立的頭轉開來,用腳站立。而這種唯物辯證法,多年來一直是我們最好的工作工具和最鋒利的武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列寧曾經說過:「馬克思主義是萬能的,因為它是正確的」。他的意思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源於物質現實。它沒有強加於現實的固定圖式,但它本身就是對我們周圍世界進行仔細調查的結果。這樣,馬克思主義就不是古典意義上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者是唯物主義者。與唯心主義者相反,我們認為只有物質世界才是真正存在的。人類的思想和想法是這個物質世界的不完美反映;而辯證法的規律不是觀念的規律,而是自然本身在最一般層面上的內在規律。通過與這個世界的互動,我們能夠發現這些規律。人類和人類思想是以特定方式組織的物質的產物。個人可以自由地做出自己的決定。但是,一旦我們退後一步,我們就會立即看到獨立運作的鐵律,而且往往與人類的意志背道而馳。
大多數普通工人階級只想要平靜的生活。然而,在追求這一點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階級社會擺在他們面前的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在那些也許最熱切追求和諧生活的人中,我們看到了大規模的激進化和越來越革命性的結論。
人類歷史以最引人注目的方式揭示了這些規律。首先,人類需要吃飯、睡覺和生存。在這種追求中,他們開發了生產工具和手段,從而提高了他們的生產力。在某個階段,這意味著一部分人類不必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這部分可以靠別人創造的盈余生活。在這裡,我們看到階級社會的興起,這是由對剩余產品本身的鬥爭所驅動的。
在階級社會的每一個階段,生產力的發展都會使人類向前邁進一大步。早期階級社會恰逢城市革命,這是人類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後來以奴隸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恰逢科學、文化和哲學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蓬勃發展。但是在古羅馬達到頂峰的奴隸制必然會在自身矛盾的重壓下崩潰。從奴隸社會的廢墟中產生了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也成為了枷鎖,被資產階級推翻了。
在每個階段,一個特定階級社會的充分發展導致它的垮台和被另一個階級社會所取代。黑格爾是在哲學領域本身尋找哲學發展的規律。哲學固然有其內在規律,但它與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息息相關。哲學思想流派的興衰總是伴隨著不同階層、階級和階級社會的興衰。
每個革命階級都必然有其自己的革命哲學。資產階級是在反對封建主義和宗教蒙昧主義的基礎上上台的。它來到世間,揭露真相,揭露封建社會的虛偽和不合理。它的勝利是人類向前邁出的一大步。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第一次賦予了我們全人類擺脫貧困和普遍匱乏的能力。但資本主義也已經達到了極限,現在已經成為人類進步的障礙。陳述真相已成為對制度本身的威脅,因為它暴露了其腐朽和破舊的本性。
當今革命階級即工人階級的革命哲學必須是辯證唯物主義。這是一種如實看待現實的觀點,即它的整體性和流動性。工人階級正在為結束所有階級社會、所有壓迫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幻想、偏見和迷信而鬥爭,它們是階級社會的意識形態產物和拐杖。我們需要一種完全理解人類社會運動規律的唯物主義哲學,我們不僅要努力改變它,而且要與整個人類的需要相協調地改變。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一個能夠一勞永逸地帶領人類走出階級社會野蠻狀態,使人類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的階級,正在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人。真理現在已經成為工人階級手中的革命武器。
因此,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當今的自由包括承認這一過程,作為有意識的,而非無意識的因素參與其中,並幫助人類走出階級社會的這個死胡同。從而為人類社會真正自由和諧的發展鋪平道路。在這場鬥爭中,辯證法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為此我們欠黑格爾一筆巨大的債,我們的任務是捍衛這一遺產免受一切攻擊和歪曲。
《火花》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MT)的台灣網站。我們是一個為世界各地社會主義革命奮鬥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組織。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並有興趣加入我們,可以填寫「加入我們」的表格,致信marxist.tw@gmail.com,或私訊「火花-台灣革命社會主義」臉頁,謝謝
一起加油,团结起来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