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 理論教材, 馬克思主義理論

《過渡綱領》閱讀指南

(按:本文原文發表於2020年04月27日,譯者:k2e4z7x9)


我們在此提供一份《過渡綱領》的閱讀指南,它可以幫助同志們理解和消化托洛茨基這篇經典馬克思主義文章中所蘊含的關鍵理念。從今天回顧這份文獻的最終要目的在於研究其背後的手法,讓革命組織能夠得以與群眾達成連接,而不是沿著其文字照本宣科。

資本主義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國際的任務》(又稱《過渡綱領》)最初於1938年發表在《反對派公報》上,在同年的托洛茨基第四國際成立大會上被作為政治綱領通過。它與列寧的《怎麼辦》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樣,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革命戰略著作之一,至今仍是革命者的必讀之作。

十月革命後,一股股革命運動浪潮席卷歐洲乃至全世界。在俄國工人勝利和第三國際成立的鼓舞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中國、西班牙等國的工人們進行了多次起義。每個國家都處於革命的發酵狀態。然而,在1920、30年代的動蕩時期,並沒有出現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而是出現了崛起的法西斯主義,史達林的大清洗,以及可能再次陷入一場規模恐怖,破壞性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托洛茨基正是在這種黑暗的背景下著手為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撰寫一份綱領。

馬克思主義者在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是理解和解釋上述失敗,以免今後的運動重蹈覆轍。托洛茨基在《過渡綱領》第一部分所承擔的任務,就是把這一時期的所有重大事件和慘痛教訓提煉成:「整個世界政治形勢的主要特點是無產階級的領導發生了歷史性的危機。」這句開場白。

托洛茨基認為革命的「無產階級革命客觀先決條件不僅已經『成熟』,而且已經開始有些腐爛了」。這遠不是缺乏革命的「客觀先決條件」,而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不足阻礙了世界革命。因此第四國際的關鍵任務是建立這一主觀因素,這是如何實現的問題,這是一個革命性馬克思主義組織所需要的原則和策略,過渡方案的其余部分都致力於這一原則和策略。

過渡性的訴求

托洛茨基預言即將到來的戰爭將迎來一個新革命動蕩時期,他強調必須克服「克服革命客觀條件之成熟與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不成熟性(老一代的混亂失望;新一代的無經驗)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是由老一代人的疲憊和士氣低落以及年輕人的經驗不足所造成的。

為此,托洛茨基提出,馬克思主義者需要「我們必須幫助群眾在日常鬥爭過程中去找到當前要求與革命的社會主義政綱之間的橋梁」,包括使用所謂的 「過渡訴求」。這些訴求之所以是「過渡性的」,是因為它們從當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訴求和意識開始,以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為終點。

托洛茨基將這些「過渡訴求」與古典社會民主黨的舊 「最低綱領 」區分開來。後者只是簡單地列舉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要取得的部分改革,而把社會主義作為一個遙遠的、抽像的前景。與之相反,過渡訴求的目的是提出那些必須透過一個工人政權來完成的,沒有它就不可能達成的具體任務,在實踐中證明需要革命性的方法來解決工人群眾的問題。簡而言之,過渡綱領的目的是將社會革命的任務具體化,讓抗爭工人們得以透過他們自己的實際經驗理解它。

《過渡綱領》文中列舉的幾個過渡訴求例子,是為當時那些在許多國家開展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者提供指導,但它仍然提供了許多與今天工人鬥爭有關的東西。例如,托洛茨基要求工資和工時按比例動態調整,即人人由工作和嚴格保證基本生活工資,臨時條件和貧困工資(新聞界稱之為「狄更斯式」條件的回歸)以及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都應如此。托洛茨基將這一要求與公共工程計劃(同樣,今天仍然充分適用的另一種訴求)、征用銀行以及勞工運動要為此進行統一和系統的鬥爭聯系起來。他解釋說,資本家聲稱這種政策會毀掉他們的企業。而在實踐中只會證明,工人面臨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是他們控制經濟,要麼是他們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被毀滅。

托洛茨基還提出,工人們需要使用自己的鬥爭工具戰鬥。他呼籲開展鬥爭,提高工會的戰鬥力,取代其腐朽的既有領導。但與此同時,他特別根據法國重要工業鬥爭的經驗進行解釋,工會只能走到這一步,決不是革命黨的替代。只是說,隨著形勢變得越來越具有革命性,他們很可能會被其他更廣泛的鬥爭機構所取代(例如工廠委員會)。因此,他警告人民不要盲目崇拜工會主義,並提出工會本身並不是目的所在,只是一種「通往無產階級革命道路上的手段」。

托洛茨基的過渡訴求也不局限於經濟領域。例如,要求所有18歲以上的男女都有選舉權(許多國家,包括美國等所謂的 「民主國家 」在當時都沒有),廢除秘密外交,「揭露種族偏見和一切形式的民族傲慢和沙文主義的根源」等,也是過渡綱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群眾的所有鬥爭,不管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都必須作為社會主義方案的一部分結合起來。

不斷革命論

托洛茨基根據自己在1905年和1917年俄國革命中的親身經歷,以及中國和西班牙失敗革命的經驗,在《過渡綱領》中重申了他的「不斷革命論」,其可以作為所有相對落後和受殖民壓迫國家的革命者指南。

托洛茨基解釋說,在那些還沒有實現「民主革命」綱領(消除封建財產、民族獨立解放、形式上的民主權)的國家裡,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以及地主階級緊密聯系在一起,即使是在資本主義體制的基礎上,它也完全沒能力領導一場能實現自己所要求任務的鬥爭。相反,工人階級領導下的被剝削群眾必須自己進行這場鬥爭。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會不可避免地提出一些遠超民主革命的要求,這樣就進入了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範圍。

因此,在托洛茨基看來,在那些仍以農村、農民經濟為主的國家,必須提出「工農政府」的口號,以便在兩者之間建立聯盟,否則革命就注定要失敗。他強調這種聯盟必須是工人和貧農在反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在無產階級專政鬥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不是去建立一個不可能的「自由民主」體制。他將這一要求與臭名昭著的「人民陣線」政策進行了對比,後者導致中國和西班牙的革命被叛賣,以維持與「進步」或「反法西斯」資產階級的聯盟。

這種要求,即工農不僅要與帝國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徹底決裂,還要與自己國家的資產階級決裂,以便贏得民族獨立。這一點在後來全球各地的反殖民統治鬥爭浪潮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證實,這些鬥爭產生了許多一開始就建立在純粹民族主義基礎上的「社會主義」政權,比如古巴。

戰術

然而,僅用一個綱領來武裝自己並號召工人團結在自己的旗幟下是不夠的。第四國際發現自己在這場運動是少數派,遠不及改良派和史達林主義勞工官僚機構的勢力。因此它面臨的直接任務是超過如今的改良派優勢局面,贏得工人中最先進的部分並最終贏得群眾。

為了做到這一點,托洛茨基敦促他的追隨者們摒棄宗派主義。並根據他們自身所處地工人運動的具體情況,不斷重復列寧在1920年代給年輕的第三國際的建議。關於工會問題,托洛茨基解釋說,拒絕加入工會並在工會內與(有時是極其反動的)領導層鬥爭,實際上就是放棄一切有意義的鬥爭。因為這只會在沒有任何革命選擇的情況下加強右翼領導人的影響,而馬克思主義者仍處於被孤立的狀態。

「直面現實,不走所謂的『捷徑』。實事求是,向群眾講真話,不隱瞞。不怕苦不怕累,大事小事都較真和,事事都仔細。綱領應以階級鬥爭的邏輯做基礎:行動時刻要勇敢」。托洛茨基正是用這些話闡述了第四國際的「規則」。今天,第四國際早已死亡。新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將這些規則銘記於心,為即將到來的偉大鬥爭做準備!

學習問題:

  • 什麼是 「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先決條件」?為什麼托洛茨基說他們「有些腐爛」?
  • 阻礙革命形勢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什麼,為什麼它們存在?
  • 你在今天會提出什麼過渡訴求?
  • 馬克思主義者對群眾改良主義組織的態度應該是什麼?
  • 什麼是「雙重權力/政權」?
  • 托洛茨基認為「征用」和「國有化」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 工人階級與其他被壓迫階級的應有關系?
  • 馬克思主義者在戰爭問題上應采取什麼立場?
  • 什麼是蘇維埃?它是如何產生的?
  • 馬克思主義者如何使用諸如全國制憲會議的口號?
  • 「人民陣線」(或者中共所謂的「聯合陣線」、「統一戰線」)和托洛茨基所主張的「聯合陣線」之間有什麼區別?
  • 托洛茨基是如何描述蘇聯的階級性質的?而這在實踐中又意味著什麼?
  • 為什麼托洛茨基強調女工和青年的作用?
  • 為什麼托洛茨基在文中認為當時還沒解散的第三國際已經名存實亡?
  • 什麼是民主集中制?

《火花》是國際馬克思主義趨勢組織(IMT)的台灣網站。我們是一個為世界各地社會主義革命奮鬥的革命馬克思主義組織。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並有興趣加入我們,可以填寫「加入我們」的表格,致信marxist.tw@gmail.com,或私訊「火花-台灣革命社會主義」臉頁,謝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