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革失败、资本主义在中国逐渐复生的40余年后,难免有人向过去的革命投去惊鸿一瞥,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十九世纪革命,当代的革命也是如此:“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事物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身的任务的。”
托洛茨基于1923年4月发表的这篇重要文献,进一步发展了革命家该如何以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局势。
本文全文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痛苦与第四国际的任务》,是托洛茨基于1938年第四国际成立大会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他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手法在这篇文章中展示革命家能够如何透过过渡手法来将最革命的理念连接于一般工人群众。
托洛茨基在苏联无线电之友协会第一次全联邦代表大会上的这篇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这份演说充分展现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与科学和知识思想进步之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无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在此提供一份《过渡纲领》的阅读指南,它可以帮助同志们理解和消化托洛茨基这篇经典马克思主义文章中所蕴含的关键理念。
以下是弗雷德·泽勒(Fred Zeller, 1912-2003)的著作《三点即全部》(Trois points c’est tout)中的翻译节选。泽勒当时是塞纳(巴黎)青年社会党人的书记,也是30年代中期托洛茨基运动的同情者,于1935年10月底去挪威拜访过托洛茨基。
二十年前,强大的斯大林主义极权警察国家,在群众运动浪潮的压力下纷纷倒下。斯大林主义的崩溃是一个戏剧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但回想起来,它将被视为更具戏剧性时代的前奏:世界资本主义的进入垂死痛苦的时代。(编按:本文为《保卫马克思主义》网站主编艾伦.伍兹(Alan Woods)为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印尼支部出版发行的《过渡纲领》印尼版所写的序言,原文于2012年5月15日发表)
(按:本文收录于托洛茨基《共产国际首五年》文集英文版第一卷,发表时间不详,但被文集编者至于「共产国际第二至第三代表大会之间」下。)
人民阵线一词是在1930年代创造的,指的是工人政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与所谓的「进步」资产阶级政党(自由派,共和党,激进派等)结盟。示范这一政策的两个经典例子是在法国和西班牙。1931年和1936年,西班牙社会党(PSOE)再次与资产阶级政党组成联盟。1936年在法国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共产党也是这些人民阵线的一部分。共产党和社会党的领导人在阻止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中都扮演了危险的角色。这为反动派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在西班牙,这导致革命葬送在佛朗哥手中。(按:本书单原发表于2000年)
(按:以下这封信写于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第二和第三次代表大会之间。托洛茨基当时竭力地帮助法国共产党争取法国工运内具有革命意识的无政府工团主义人士。本文收录于《共产国际首五年》(First Five Years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文集。以下译文由英译版转译成中文。)